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機會主義者:袁世凱

2022.10.20
27772 27772

十月是紀念辛亥革命的日子,而說到辛亥革命都離不開孫中山與袁世凱。前者尊為國父,事迹廣為人知;後者則聲名狼藉。袁世凱是清末民初的風雲人物,既被認為出賣光緒令維新失敗,又曾迫清帝退位、迫孫中山讓出臨時大總統,及後意圖恢復帝制等;加上及後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的歷史觀,長期對他持負面的評價。不過,仍有不少學者肯定他對中國現代化的貢獻,是治世能臣、亂世奸雄。今期《S-File》和大家從袁世凱的軼事說起。

袁世凱「避諱」的食物

從前的糖水「湯圓」叫「元宵」,據說之所以會改名亦與袁世凱有關。某天,他到北京的大柵欄吃飯,突然聽到小販們在叫賣元宵,因為「元宵!」、「元宵!」聽起來很像「袁消(滅)」,讓迷信的袁世凱很是納悶。除了逮捕了叫賣元宵的小販外,他更下令這款糖水改叫作「湯圓」,而不准任何人再提「元宵」。相反,紅燒肉、紅燒魚等簡單不過的食物,袁世凱則認為要多食,除了紅色好兆頭外,更因為袁氏的帝號「洪憲」和「紅現」同音,有「紅」的食物喻為會帶來好運。

另外據說在某次直隸的官宴上,有一味經典魯菜(山東菜)叫「南煎圓子」,以先煎炸、後燒烤的做法去處理豬肉丸,極受食客歡迎。不過在民初時,大家普遍認為當了大總統的袁世凱會再進一步稱帝,而皇帝對自己「忌諱」的東西看不過眼。若把圓子(袁字諧音)煎或燒,豈不是要將姓袁的又煎又燒,成了油炸鬼的翻版?於是,識時務的魯菜廚師們將菜名中的圓子改為丸子,同時將丸子按成方扁形而非圓形,務求在名稱和形狀上都不會惹來麻煩。

由此可見,袁世凱的思想十分守舊,而食物也要求「避諱」,十分封建。

一妻九妾盡享齊人之福

在那個滿街流氓的年代,軍閥妻妾成群自然不是新鮮事。《袁世凱全傳》記載有一次袁世凱在家中喝醉了,誤把漂亮的兒媳拉入自己房間,幸好家人及時阻止。袁氏後來覺得宅門內的女人實在太多,為免誤會,他居然要求所有女僱員及女訪客一律穿紅褲子為制服,自己妻妾則可穿金戴銀與彩衣,以便辨別。

事實上,袁世凱一生共有十房妻妾。妻子于氏乃結合於袁世凱發迹前,她出身於河南農村,乃不會梳妝打扮的舊式婦女。即使袁世凱當上總統後,也不常帶她出席公眾活動。眾妾則是袁氏成名後所娶,當中有來自青樓,亦有家中女婢,亦因袁世凱曾駐軍朝鮮多年,故有三妾乃是朝鮮人。袁宅甚至也實行「後宮」制度,由大姨太沈氏作皇后,管理一眾姨太,居然還有跪磚頭、跪搓板、綁在桌旁毒打的封建制度。

袁世凱畢竟是橫跨清末民初的奇人,他荒唐的私生活自然是時人茶餘飯後的話題。然而也可以見到袁世凱並沒有甚麼政治理想,一心想要過發財、娶妻、住大屋、當大官的物質生活而已。

兩件袁氏龍袍的下落

在一千多年前的陳橋兵變,趙匡胤在其弟趙光義及眾部將的策劃下,把一件預製的龍袍披在他的身上,一個華麗轉身成了宋代的開國君主,可見要稱帝政變,龍袍總是少不了。可是,龍袍不是快速時裝、隨手可得的成衣,還是要靠老師傅一針一綫以金絲繡花時間繡出來。1915年12月,為袁世凱密謀稱帝的郭葆昌,來到了北京著名的衣服老字號瑞蚨祥找上老闆孟先生。起初,孟先生大吃一驚,因當時宣統帝退位不久,滿清貴族仍在紫禁城中,

為前朝大臣訂造一件龍袍乃大逆不道,是要殺頭的事,加上十天時間並不足以準備好。

不過,有錢使得鬼推磨,郭葆昌亮出了三十萬大洋。孟先生找來一眾前宮廷繡師及老師傅趕工,而黃袍用料並非如清帝般,沒有珍貴拓木黃染,而用從國外進口較方便的落日黃染,故不會呈泛紅光的赭黃色。袁世凱過目後並不滿意,認為龍氣太散,發回重做。郭葆昌又給孟先生放下了五十萬大洋,而第一件則給了京劇名老生劉鴻聲,他在演出《斬黃袍》時用的就是袁世凱的「真黃袍」。

不久,新的龍袍趕製成功,那就是在登位大典時袁世凱身穿那件。然而,洪憲帝制只行了八十三天,歷史上最後一件龍袍就隨「主人」進了棺材。而兩件龍袍就白白花了八十萬大洋,可見當中的異常奢靡。

文:馮浩恩老師 資深中史科老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