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氣功記〉吳淑鈿
2022.10.14〈學氣功記〉吳淑鈿
(1) 參加氣功班,本來是為多謀一綫生機。
(2) 不知是誰說的,學氣功的人,十個有八個是身罹重疾,臨念抱佛腳而來。第一天報到的時候,偷眼望了氣功師傅的點名簿一眼,病歷那一欄果然都是沒有空的,再看看十幾個的「同學」,年青力壯的倒佔了大多數,暗暗納罕,這該不會真是個傷殘自救營吧?
(3) 每周的兩個黃昏,遊人漸散後,我們便佔用了公園的主要通道,那師傅高高地站在台階上,講解、示範、然後帶領練習;據說每一個動作都對臟腑疾患有一定的預防、保護、治療之功。同學們都是細心的聽,熱心的問,用心的練,直到樹影無意中被夏夜深情地逮住,才又再練一輪靜功,然後心滿意足的回到城中去。
(4) 在我來說,每一次來去公園的道路,都是氣功課程的重要部分;公園的出入口通道多,我本來不大熟悉,於是每一次都從不同的方向摸索着前行,由市區開始,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走不同的路,興致勃勃的像玩着尋寶遊戲,到達目的地了,有時發現原來是抄了最近的捷徑,有時則走了最迂迴的遠路,無論是刻意的,還是無意間闖出來的,這見次的經驗都十分新鮮,而且帶一點點的挑戰性。
(5) 氣功師傅是個隨和的老人家,每次都帶同妻子上課,夫婦在上課前總熱心地與學員們聊一陣,問一下各人的進度,又教些養生之道之類;因此每次我都盡量早到,也順便享受夏日的黃昏。久早之後的一陣雨,葱綠了園中的草樹,即使開遍的玫瑰已似曾被艷陽烤乾,風中仍有偶然的香氣,更且隱約帶着絲絲燒焦了的味道;其餘的嫣紅姹紫在另一種秩序中爛漫起生命的色彩。最快樂是看到聚集的幾個菲傭身邊的嬰兒車,就在噴水池前,小主人們以國際語言在交心,或撐起手腳裝腔作勢要打架,那情景煞是熱鬧。
(6) 「我工作時練功,睡覺前練功,上了牀來還要練輔助功,我是否神經病了?」高瘦的女子興奮地笑着嚷着;師傅的妻說,她患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將來手足都會漸次殘障的。現在只兩個星期就通了「小周天」,是班上成績最好最快的一個。
(7) 對於幾個有問題的學員,師傅決定來一次特別的加功集訓。我見到那個漂亮的女子也在行列之中,很不是味道。每次見到她,還是丈夫陪着來的,有時練功到一半,她就累得乾脆坐在地上喘氣;忘記穿功夫鞋,她會光着腳就在那裏舞動身軀,憑這些我直覺她是個不拘小節爽朗樂觀的人,卻原來也是個「特別生」!最後那一次上課,我們終於談起生命中的劫數:「也沒有甚麼。那時候,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患這種病,我本來健康得很呢,你知道,一粒小小的東西,醫生說,有毒,就是這樣,現在想來也沒有甚麼,總之仍得活着。」美麗的輪廓,沒有笑容,也沒有絲毫哀戚,淡淡的,像說着人家的一場經歷。
(8) 我遂又想起前時在醫院裏那年青的女子,兩年前患了腎癌,已經治瘉了,而這一次,醫生說,是肝癌,她也只平靜地安排着與變形了的生命有關的一切,沒有怨懟;來安慰的人,說的其實只是安慰着自己的說話:「不要太悲觀啊!」可是真的,你真的要進入那個邊緣的世界,到生命的涯端去看看,你才會知道,看到的原來是最安靜和最堅強的面孔;動容的只是旁觀的人。
(9) 生命是最堅韌的吧?又好像沒有比生命更脆弱的。結果我連小周天也沒有打通,課程就結束了,不過我是盛滿了一籃生機,回到城中來的。
文題有一個「記」字,內容自然是以記述為主,但讀完全文,你會發現作者沒記多少氣功的事,例如學了甚麼、有何招式和要訣、過程怎樣等等,就連學氣功的原因「多謀一綫生機」,也是輕輕帶過,好像要讀者猜謎似的。
第三段其實有描述學氣功的情景,「師傅高高地站在台階上,講解、示範、然後帶領練習」,而同學們都用心的聽、問和練,等夏夜來了,再練一輪靜功。內容看似散亂,其實互相緊扣,這怎麼說呢?
第三段描述的情景,帶出了氣功班上的全部人物,包括師傅和學生。然後作者話分兩頭,先寫師傅為人隨和,帶同妻子上課,同時寫出師母對學員的關心,「上課前總熱心地與學員們聊一陣,問一下各人的進度,又教些養生之道之類」。接着,焦點落到學生上,並特別寫到一位漂亮、高瘦的女子,面對患病時,如何平靜,「像說着人家的一場經歷」,這就是令作者動容的地方。
面對重疾的平靜
這位女同學令作者想起醫院裏遇到的另一名女子,癌病復發,但她同樣能平靜地面對,對變了形的生命毫無怨懟。這些病人彷彿進入了邊緣的世界,到了生命的涯端,面對懸崖展露的是最安靜和最堅強的面孔。
這不禁令人想到,為甚麼作者會到醫院去呢?那似乎在暗示作者也病了,同時解釋了她學氣功的原因,呼應「多謀一綫生機」這一句。氣功班上的特別生就是患了重病的學員,作者也在其中。得了重病,人生的路從此不易,就像第四段描述那到公園的道路,要摸索着前行,帶一點點的挑戰性。
作者被逼來到邊緣的世界,結果碰見了美麗的風景,包括最安靜和最堅強的面孔,還有「樹影無意中被夏夜深情地逮住」、陣雨結了的草樹、爛漫起生命色彩的嫣紅姹紫,以及孩童嬉鬧的快樂情景。
這些風景才是作者真正想「記」的;貌似散亂的內容都在最後歸結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