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時代的集體回憶 百萬民眾告別英女皇
2022.09.21通識概念
(本報訊)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駕崩。英國白金漢宮宣布,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逝世,享年九十六歲。白金漢宮在聲明中說:「女皇今天下午(英國時間9月8日)在巴爾莫勒爾安詳地去世。」隨着在位七十年的英女皇去世,她的長子查理斯,自動成為新國王,儘管加冕典禮可能幾個月都不會舉行。
查理斯在英女皇逝世後發表聲明說:「我們深切哀悼一位敬愛的君主和一位深愛的母親的逝世。」「我知道整個國家、英聯邦以及世界各地的無數人,都深深感受到她離世是個損失。」
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的靈柩於9月12日安放在蘇格蘭愛丁堡聖吉爾斯大教堂內,數以萬計的民眾排隊魚貫入場弔唁,向女皇作最後敬意。女皇的四名子女,包括已經登基的新皇查理斯三世和他的三位弟妹安妮公主、安德魯王子和愛德華王子分別在靈柩的四邊肅立,守護着母親,也藉此展示皇室家庭的團結。14日移往西敏廳,讓公眾弔唁,約一百萬人到場向女皇道別。
英國政府表示,約500名外國貴賓出席9月19日舉行的英女皇國葬,俄羅斯、白俄羅斯、緬甸的領導人則沒有獲邀出席。
(取材自2022年9月9-14日《星島網》)
相關概念
社會凝聚力 Social cohesion
社會凝聚力是為衡量社會和諧與各階層之間關係的概念,大約是社會整合力、吸引力,即協調社會不同因素之間的矛盾、衝突和糾紛,或一起度過某些的事件或危機。比如女皇一生恪盡職守,曾在二戰時期發表電台廣播、二戰後「委任」邱吉爾為首相、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為美國國會上下兩院發表講話的首位英國君主。這些都是幫助英國社會或國際社會加強合作或凝聚力的表現。
身分認同 Role identity
身分認同大致由種族認同、文化認同、法律認同和地理認同,此四個元素構成。個人對某社群的身分認同程度愈高,其歸屬感和投入感亦會愈強。英女皇的離世可能有助支持皇室的人民、支持英國政府或其他英聯邦國家人民的身分認同感,但遇上有反帝制者或反對皇室成員濫用公帑的英國人,女皇的離世則難以增強其身分的認同。
集體回憶 Collective memory
集體回憶,是指社會上一種共同經歷的回憶,無論是歡樂、團結或傷痛的社會心理,對社群可以產生凝聚力作用。比如年輕時的英女皇,在二戰末期加入社會服務,及後亦以國君的身分到訪不同地方,包括香港,當中相關的事件或人物,不同年代的人都會設法懷念,並希望延續這些主觀回憶。
載自2022年9月21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