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人魚原型儒艮 在中國功能性滅絕
2022.08.30儒艮(1),被認為是古代美人魚傳說的原型(2)。一份最新科學研究報告稱,由於棲息地被破壞和人類的偷獵行為,這種帶有傳說色彩的生物,在中國已經功能性滅絕,這意味着「牠已不再能自我維持生存及繁衍」。
這份科研報告,由中國科學院和倫敦動物學會的科學家共同完成,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報告指,儒艮是一種海洋草食性哺乳動物,特別依賴海草,但由於工業污染、沿海開發、過度捕撈及氣候變化,海草棲息地正在迅速退化。此外,捕魚和船隻撞擊也是儒艮活動減少的原因。一九八八年,儒艮被中國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然而自二○○八年以來,已沒有儒艮在中國出現的記錄。
字詞解釋
(1)儒艮:形似「海牛」,粵音為「餘伒(gan3)」,普通話拼音則為「rú gèn」。
(2)原型:事物最初或最原始的形態。
文化知識
古代美人魚
世界各地都有美人魚的傳說,現今一般認為儒艮就是古代的人魚,因為牠雖然長得與海牛類似,但有一條類似鯨魚的尾巴,需要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水手誤認。而在古代沒有太多「美人魚」的故事,但也有一種名為「人魚」的神秘生物,特徵與儒艮類似。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所記,秦始皇死後,秦二世命令工匠在陵墓裏設機關,一旦有人靠近墓室便會射出箭矢;陵墓內亦以水銀造成百川江河大海;同時「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使秦始皇陵墓燈火通明。東漢楊孚撰的《異物志》亦補充:「人魚似人形,長尺餘。不堪食……秦始皇冢中以人魚膏為燭,即此魚也。出東海中,今台州有之。」
「人魚膏為燭」是否真的能使燈火永不熄滅已無從稽考。可是,儒艮自古以來便被人類捕獵,因其脂肪層厚肉質鮮美,所以人們捕之食肉榨油,加上皮膚耐磨故被剝皮製皮革。從「人魚膏」這點來說,也貼近儒艮的特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