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安中心檢測33糭子樣本及格
2022.06.14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表示,中心五月中已公布糭子時令食品第一期調查結果,六十七個樣本全部通過檢測。端午節前夕,中心亦已完成糭子時令食品的第二期調查,三十三個糭子樣本全部通過檢測。
總結兩期檢測,中心從不同零售商(包括網上零售商和網上送餐平台)及食物業處所(包括食肆和食物製造廠)抽取糭子樣本,進行化學、微生物和營養成分測試。化學檢測包括染色料、防腐劑、金屬雜質、礦物油、抗氧化劑、甜味劑及除害劑殘餘(1);微生物檢測則包括沙門氏菌、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及蠟樣芽孢桿菌的致病菌。此外,中心亦檢測樣本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總脂肪、鈉和糖)含量與其營養標籤上的標示值是否相符(2)。
字詞解釋
(1)殘餘:剩餘、殘存。
(2)相符:兩者相當、一致。
文化知識
端午節「立蛋」
六月三日是端午節,大家都知道端午吃糭子、有龍舟競渡,但可能未必知道還有「立蛋」這有趣的習俗。
所謂「立蛋」,就是把雞蛋豎立。試想想,橢圓形或卵形的雞蛋怎可能直立不倒?
古人跟大家的想法一樣,所以迷信地認為,它只有在某些時候可以做到,例如端午節。數字「五」在中國文化中代表陽,所以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便被認定是陽氣最重的一天。如果有人在這天立蛋成功,古人相信代表此人已吸盡大地陽氣精華,帶來好運!
然而,你們又有沒有想過,雞蛋是真的可以直立如不倒翁,卻並非因為「陽」氣?從科學角度上來看,是因為雞蛋外殼的特別構造。
一九四七年,日本物理學家兼散文家中谷宇吉郎(一九○○至一九六二年)曾撰文解釋,雞蛋看似光滑的外殼表面,其實有三個很小的凸點,只要找到這三點作支撐,並且在粗糙的平面上擺放以增加摩擦力,就能讓雞蛋站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