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對空虛? 完全的「無」可能嗎?
2022.06.15科學看世界
半杯水是半杯空還是半杯滿?
「空?虛空是不可能的!」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Parmenides)會如此說。
他說,一個物體移動,就是移進一個虛空;但虛空就是「無」,是不存在的,物體不可能移進不存在的東西。所以,他不只認為「無」不可能,連運動也是錯覺!更「爆」的是,他說,所以整個宇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像一個球一樣!還有,由於「無」不存在,我們談論它也是不可能的。
自然內的真空
科學家說,想證明虛空的話,就親手造一個出來吧!可這一點也不容易:如何努力地把空氣抽出一容器,總有一點會留下。這就是亞里士多德說「自然厭惡真空」的原因。
直到1643年,科學家托里切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把一支玻璃管注滿水銀,開口向下插入一盤水銀內;水銀因自身的重量下降,在玻璃管內首次製造了有記錄的真空。
要在自然內找到真空其實不難。空氣由分子組成,兩個相鄰的空氣分子之間就是真空(否則它們就非相鄰了);另外,實驗也證明,構成物質的原子的中心,存在一個極小的原子核,原子核周圍則是電子活動的空間。所以原子,以至一切物質也有99.9%以上是真空!
真空非空
那麼,「無」是可能的吧?慢着!
根據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在極短時間內(如10-21秒),空間中的能量必有不確定性,即有能量會「從無中生有」。由於「質能等價」,這能量會產生一些虛粒子對(virtual particles),如一對電子和正電子。雖然它們瞬間又會互相碰撞湮滅,但真空中虛粒子此起彼落,不可能說是「無」吧?
此外,根據廣義相對論,時空(時間和空間之集合)可因巨大的質量而彎曲;它也可以延展和收縮。2015年,科學家首次探測到因黑洞相撞而產生的重力波,而重力波即是時空的漣漪。由是觀之,時空本身也可改變,也不是「無」!
我們彷彿又回到巴門尼德的理論:宇宙真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嗎?
結語
巴門尼德說「無」不存在,亞里士多德說「自然厭惡真空」。科學家雖製造了真空,但後來量子力學則發現真空中有能量和物質。時空本身也可改變,也是一種「有」。
我們一樣樣地把存在的東西拿走,希望窺見「無」的樣貌。但於此過程中,我們發現的只是「有」。對「無」的論述,真如巴門尼德所說,是不可能的嗎?還是我們終能找到一種完全的「無」?可以肯定的是,這持續了二千多年的爭論仍會繼續下去。
延伸閱讀
‧Parmenides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menides#The_Way_of_Truth
‧Einstein's gravitational waves found at last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016.19361
圖片來源
圖一: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menides#/media/File:Being_Parmenides.png
圖二: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rricelli%27s_experiment#/media/File:Baro_1.png
圖三:Source: 作者
圖四:https://en.wikipedia.org/wiki/Quantum_fluctuation#/media/File:Quantum_Fluctuations.gif
圖五: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Atomic_structure_of_Lithium-7.svg
載自2022年6月15日《S-file STEM/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