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甚麼是世界和平?

2022.06.13
27265 27265

公民視野



公民視點

有時我們會說生日願望是世界和平,這固然是良好的意願,亦令我們要細心思考到底和平的意義是甚麼。戰爭與和平的倫理學一般有三個主要理論:和平主義、正義戰爭論、現實主義。當中的和平主義與正義戰爭論,都肯定了可以從道德層面探究戰爭的問題,而和平主義則更多集中討論和平的意義。

尋找「和平」的積極意義

大家對和平的第一印象就是反戰,但這不能視為和平的全部意義,因為這些想法主要是基於反對另一些事情(亦即戰爭)而來,本身只有消極的意義。這樣的和平,猶如只依附於其他的事物而存在,並不足以成為很重要的道德價值。要令和平變得重要,必須要有積極的意義才成。對於怎樣才算是和平的積極意義,正是現時和平主義者的重要研究課題。

研究的方向,可以是把和平視為固有價值之餘,亦要探討和其他重要的價值之間的關係,例如公義、仁愛、德行、幸福等等。有些和平主義者會說,和平本身就包含這些價值,亦有些會說,這些價值都要建基於和平。總的來說,不是所有和平主義者都把和平限制在消極部分,更多是努力尋找當中的積極意義。

實踐「和平」的共同努力

在實踐和平的層面上,和平主義與正義戰爭論會有重疊的地方。歷史上,二百多年前哲學家康德的《永久和平論》已有談論廢除軍備和戰爭,還提及了達至世界和平的種種條件,例如各共和國建立「和平聯盟」,將遏止武裝衝突的責任交給聯盟負責,並對聯盟發動「正義戰爭」給予種種限制。國際政治上,由1899年和1907年的兩次海牙和平會議,到之後的國際聯盟、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設立,和《世界人權宣言》的出現,都有向着上述的和平方向邁進。

另外,世界對於戰爭的理解也在這百多年來有所進步。現代除了自衞戰爭的爭議外,國與國的戰爭、種族屠殺、恐怖襲擊等等也是威脅人類安全的問題。很多以往殘酷的戰爭行為,今日都在國際法當中受到明文禁止,方向是希望避免用戰爭方式解決國際爭執,同時把自衞權放到國際條約和機構,而不是個別國家當中。這些都是人類共同努力之下的進步。誠然,這樣的設計未臻完美,未來還有很多須要改善的地方。



公民思考

‧我們如何把公義、仁愛、德行、幸福等價值與和平的積極意義聯繫起來,使這些價值成為公民發展的基礎?

‧我們應該要怎樣,才能做到落實國際和平框架?公民可以在當中有甚麼角色?



公民素養

公民素養要有關乎世界未來的議題的感知,也要關心社會與世界。和平是一般人的願望,問題在於我們要如何實踐與推廣和平。這些都要有自身的公民素養認知與情感開始做起。

載自2022年6月13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文:陳成斌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