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DSE選修科備戰系列】歷史科備試看政治漫畫 編流程圖釐清因果關係

2022.05.05
27139 27139

      在五月十四日開考的歷史科,今年再度因應疫情,卷一由必答題改為選答題,理論上同學可選答較有把握的題目。英華書院歷史科科主任林欣榮表示,備戰歷史科時,除溫習課程內容,亦不妨多看政治漫畫,嘗試分析漫畫家的觀點和態度;熟習各提問用語的作答技巧,留意重要年份,甚至編製歷史流程圖,了解各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七之七)     記者:陳艷玲       圖:受訪者提供、星島圖片庫

     受疫情影響下,今年歷史科的文憑試考卷再度獲精簡,其中卷一維持四條歷史資料題,以往須全部作答,作答時間為兩小時,但今年和去年一樣,改為選答題,考生只須在四題中,揀選三題作答,考試時間亦減少十五分鐘,即一小時四十五分鐘。至於卷二則不變,考生須在七條論述題中,選答任何兩題。

不宜偏讀 影響選題

  英華書院歷史科科主任林欣榮表示,卷一在新考核模式下,同學理論上可揀選較熟悉的題目作答,而且每條的作答時間較以往多出五分鐘,答卷時間較充裕,有助同學發揮;反而卷二論述題方面,表面上雖有七題選擇,但真正可揀選的題目只有五條左右。

  「疫情下,由於課時緊張,不少學校未能教授所有課題,例如東南亞史、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衝突、南斯拉夫內戰等,故預計卷二有些題目,同學未接觸過,即使有七題,但相信同學最多只有五題可以揀。」林欣榮表示,如果同學認為卷二有七題可以選擇,因此不需要溫習某些課題的話,隨時有可能不足以應付考試。

  卷一的歷史資料題,內容會根據不同形式之歷史資料,例如文獻、設計數據、地圖、漫畫及照片等出題。林欣榮根據過往的試題趨勢分析,四條資料題中,亞洲史和歐洲史通常各佔兩題。「亞洲史可能在中國、香港和日本三個主題之間,出兩條題目,通常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題目,會各佔一條,歐洲史亦一樣。」他認為同學不要只偏讀某個時期的歷史,否則可能選不到題目作答。

  想考好歷史科,不是只靠死記硬背,還要掌握答題技巧,其中林欣榮建議同學備戰歷史科時,不妨上網多看政治漫畫,因卷一常出現漫畫題,而同學的表現都較弱。「歐洲有很多政治漫畫,若同學多看,應考時見到這些題目,亦不會感到擔心。」

拆解漫畫 留意立場

  林欣榮續說,過往歷史資料題出現漫畫時,常會問漫畫家的觀點或態度,但同學由於擔心失分,故把整幅漫畫的內容描述出來,反而浪費時間。「其實看政治漫畫時,可問自己該漫畫家的觀點或態度是怎樣?是否有偏見?其意見或立場是怎樣?答題時,只須引述相關內容就可以。」

  此外,林欣榮認為同學可多讀考評局的《歷史科提問用語手冊》,了解不同提問用語的答題要求,例如「相對重要性」、「角色」、「追溯並解釋」等,他指,有些同學未分清不同提問用語的要求,因此而失分。「例如在漫畫題中,同學常分不清『態度』和『觀點』,『態度』可用一個詞語去形容,例如敵對、負面、悲劇、同情等。『觀點』則具體很多,要有一句句子表明想法,例如︰『我認為希特拉的行為不對,因為以下這些原因……。』」

態度觀點 各有要求

  面對厚厚的筆記和溫習材料,要釐清不同的歷史事件和年份,林欣榮建議同學可編製歷史流程圖,方便溫習。「可思考不同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亦可想想自己的邏輯推理是否正確。」他提醒同學,讀歷史並非要死記,但某些重要年份仍須留意,例如跟中國有關的,就有一九一一年、一九一九年、一九三七年;歐洲史就有一九一四年、一九二九年和一九四五年等,同學宜多加注意,了解當時發生甚麼事,對後來的歷史有甚麼影響等。

摘星要審題看清題目免失分

  目標在歷史科「摘星」的同學,除了勤於溫習,了解出題趨勢,確保可揀選到有信心的題目作答外,亦視乎臨場表現,作答時記得審題,避免不小心的錯誤。

亞洲史必問現代化

  林欣榮說,歷史科如問及亞洲史,必定和現代化有關,例如二○二一年卷二第二題︰「評估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在1911-37年間中國現代化上的意義。」

  有些同學只答其成效,卻沒有扣緊「現代化」的概念。「此外,這條題目需要論述的時段,去到一九三七年,因此同學需要講到南京政府改革的過程中,有多大程度上跟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有關,很多時同學沒有看清題目,沒留意要論述至一九三七年,只講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成效,這也是扣分位。」

  再舉二○一六年卷二第五題為例︰「追溯並解釋1943-91年間美國與蘇聯間的關係。」林欣榮指,很多同學對此類題型都不陌生,尤其是有關冷戰時期,但他指平日做練習時,多由一九四五年講起,如果同學看錯了年份,漏看要從一九四三年開始,就會失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一些會議的部分,自然未能盡取分數。

評價歷史避免偏頗

  值得一提的是,在卷一的歷史資料題,除了有漫畫、文獻和數據等,有時還會引述當代人的意見和想法,如果同學以為那些一手資料全是事實,在評價歷史事件時,便可能會出現偏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