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投稿 陳嘉文
2022.04.29〈漫遊元朗〉
陳嘉文 中二 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
在疫情「枷鎖」着的日子下,很多活動都被限制,其中受最大影響的,莫非是旅遊了。無論是出國旅遊,內地旅遊,連出遠門都有各種「障礙」阻欄着,只能在附近地區漫遊,為了讓這休閒又無聊的一天,能增加丁點色彩樂趣。漫遊元朗算是最好的方法了。
元朗雖然不及香港島和九龍大,亦沒有大型商場,但可稱得上「麻雀雖小,但五應俱全」,沒有你找不到的東西,只有你想不到的東西,包羅萬有,元朗自有自己的「自然美」,一些保留着大自然原生態的美麗景點,完全不輸有名的郊遊景點,可謂是結合了大自然與城市,創造了既能擁立城市,又能親近大自然,釋放生活中的壓力。
天水圍從前是大片濕地,後來大部分興建了城鎮,但還有小部分保留着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最出名的就是濕地地區——「濕地公園」,能直接踏入屬於野生動物的「家」,由遠距離觀賞「天使」的降臨、見證「黑白無常」、親眼目睹「天使」帶上牠的「黑臉面具」,雖然聽起來像「三方勢力」,但有時,你可看到牠們在一起「聚會」,分別是一派「天使」白鷺,一派「間諜」黑臉琵鷺。別有一股趣味。
在平日,你也能看見天水圍的「美」,它無處不在,例如在我回校、回家的道路上都能體驗城市與大自然結合而成的「精華」,偷偷地藏在一些角落,讓你發現不到。正在天水圍與廈村的交接處,那條路通往四方八面,就像「飛機跑道」,每個「跑道」都通向不同「國家」,任君選擇。洪水橋就像夾心餅裏的餡,被元朗和藍地夾在中間,替元朗往屯門的「終點站」,增添了大自然「味道」。
元朗的城鎮「味道」更是濃郁,應有俱全,各種小小的店與老舊的店交雜一起,包圍着「五色店」。就像鐵燒餅裏由傳統的紅豆沙變為抹茶雪糕一樣,從老舊中帶出一點新穎。元朗大馬路是個神奇的地方,如果你從它的「頭」開始放眼看去,你可以看見一整條直綫街道到「尾」,可謂是十分的長,令你百感交雜,你也可從視覺上聽到它正在和你說話,講述了元朗大大小小店鋪的遷移、改變、老舊、新鮮,既是各種店鋪烘托着大馬路,亦是大馬路烘托着店鋪;就如萬花筒裏的小碎片。
若將元朗比畫是煩躁的城市,那麼洪水橋和天水圍就是修飾着元朗,令元朗看起來沒有那麼「熱氣上火」,大自然的這「涼茶」「平息」怒火。
雖然因為疫情出不了遠門去見證這世界的奇觀;但這還是不能阻止我們去發現這生活角落的「美」。
疫情提供了機會和誘因,令人多留意身邊社區,作品以這一點開始,着實不錯,容易令讀者共鳴。不過有沒有疫情,我們也可以在社區裏漫遊,不是嗎?
第二段概括元朗的特色,不但應有盡有,還能讓人在城市中親近大自然,釋放生活壓力。接着,便由天水圍開始介紹,然後是洪水橋一帶,最後才是元朗。先把周邊寫起,一直到核心,由大自然寫到城市,呼應第二段內容。
作者想像力豐富,把白鷺和黑臉琵鷺想像成天使和間諜,而天水圍與廈村的交接處則像飛機跑道,洪水橋又像夾心餅裏的餡……這些比喻都很有趣,令人會心一笑。不過,在想像之餘,也要做好說明,例如洪水橋替元朗往屯門的終點站增添大自然味道,為甚麼?五色店又是指甚麼?這些都要多作說明啊。
我認為作者不但要漫遊,還要「慢遊」,不妨走得慢一點,觀察仔細一點。多把細節寫出來,例如元朗到底有甚麼樣的店呢?同時,也可以多加入自己的故事,你有在濕地公園的經歷嗎?你到元朗都光顧甚麼店?喜歡哪個地方?
嘗試把元朗寫得屬於你的元朗,而不是旅遊書上的介紹,那才是寫作與旅遊指南的分別,會更有意思。
文:陳嘉文(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