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標」按年跌 港人步行意欲低
2022.04.12有指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因為每走一步,都能帶動人體的血液流動,活動腿部肌肉。據資料顯示,只要持續每天步行三十分鐘,便能改善身心健康、燃燒更多卡路里,令人頭腦靈活、精神充沛(1)。近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也積極向全港市民推廣健步行,提出「基礎指標(2)」,建議市民每周至少步行三天,每天累計步行三十分鐘或以上。
諷刺的是,步行雖好,港人的步行意欲卻不高。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能達到康文署的「步行基礎指標」的市民持續下降,由一八年的二成九大跌至一九年的一成二,再跌至二○年的百分之八點四。
字詞解釋
(1)充沛︰充足旺盛。
(2)指標︰用以標明特定方向、定點、數量、現象、意義等的數字和符號。
文化知識
散步養生
有指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這道理古今皆然,古人有所謂「長壽之路始於足下」,散步作為一種養生之道,《黃帝內經》亦有提倡︰「夜臥早起,廣步於庭」,不管是清晨、食後、睡前或閒時,散散步,對健康都有莫大好處。
古人提倡散步,意即放任思緒閒散地步行,有關散步的方法,古人主張︰「且行且立,且立且行,不急不躁,安閒自如。」不要邊走邊高談闊論,行走的關鍵在於「散」,精神要鬆散,腳步要逸散,讓身心都在散中得到休息。一如《紫岩隱書.養書》中主張睡前走千步,有助入睡︰「入睡時行,繞室千步」;「行則身勞,勞則思息。」以動而求靜,走動後反而令思緒得以安靜下來,可見睡前散步對於提升睡眠質量有所幫助。除此之外,飯後也是適合散步的時間,《攝養枕中方》記載︰「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
古代養生家都認為「百練不如一走」,因為通過散步時四肢的自然擺動,可帶動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運動,從而疏通經絡,令氣血和暢,關節靈活,所以俗語說「沒事常走路,不用進藥鋪」,可謂有理有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