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睛想旅行——來一場遨遊宇宙馬拉松
2022.04.06科學看世界之看穹蒼探宇宙
每年3至4月,都是好機會挑戰一個必須在黑夜進行的另類馬拉松,那就是在星空下找尋深空天體的梅西爾馬拉松(Messier Marathon)。
梅西爾天體(Messier Object,又名M-Object)是天文愛好者最常觀看的深空天體,以M字頭作編號共有110個,是一批散布在天空不同位置、形象鮮明又容易觀測的目標。我們在晚間觀星的時候,夜空隨着地球自轉而不斷改變,只要時機合適,就有可能從黃昏至黎明間一個晚上把全部M-Object一一看遍,這就是梅西爾馬拉松的玩法。
梅西爾馬拉松作戰攻略
1.時間:春分後沒有月光影響的日子,約3月尾至4月初
2.地點:北緯10-30度是最佳地區(香港為北緯22.5)
3.天氣:整夜晴朗無雲
4.環境:遠離光污染的郊區更佳
5.儀器:一台簡單的天文望遠鏡,理論上口徑愈大愈有優勢
6.賽程:附有M-Object位置的星圖
7.觀測方向:優先觀測西方,按着不同天體出沒時間逐漸向東看
8.你:一個技巧高超而毅力十足的參加者
深空天體是甚麼?
在觀星的時候,除了太陽系內的行星和流星,和更遙遠的漫天恆星外,還有很多形態各異、成因不同的深空天體隱藏在夜空之中,包括星團(Star Cluster)、星雲(Nebula)以及星系(Galaxy)等等。
星團——包括以數十至數百顆恆星組成的疏散星團(Open Cluster)以及數以十萬顆恆星構成的球狀星團(Globular Cluster)等。
星雲——包括由氣體和星際塵埃構成的瀰漫星雲(Diffuse Nebula)、由衰老恆星氣殼形成的行星狀星雲(Planetary Nebula)、由超新星遺下的殘骸(Supernova remnant)等。
星系——由上千億顆恆星組成的系統,太陽就是身處銀河系(Milky Way Galaxy)之中。
梅西爾馬拉松當然是一場不計勝負的天文活動,參加者純粹自發參與,並以考驗個人觀測技巧及完成全部目標的滿足感為樂。在欣賞各個天體的美態之際,不妨想想這些在遠方的星雲、星團及星系,其星光經歷上千過萬年來到地球,臨到眼前與我們相遇,是多麼浪漫奇妙的情節。
查理斯.梅西爾(CharlesMessier, 1730-1817)是法國著名天文學家,曾發現13顆彗星,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稱他為「彗星獵人」。在十八世紀的歐洲,世人對拖着長尾巴的彗星充滿好奇,一部分人覺得這是會帶來不祥的凶星,既驚且畏;而這種有迹可尋的有趣天體,天文學家則為之着迷。故此不少天文學家都竭力尋找彗星,尤其是被英國天文學家哈雷(Edmond Halley, 1656-1742)預言將於1758年回歸的彗星,更教人期待,這最終如期出現的就是鼎鼎大名的哈雷彗星。
梅西爾通過望遠鏡尋找彗星的過程中,經常發現不少奇特的天體,有些彷彿被氣團包圍,有些朦朧一片,有些呈一個小圓圈。但經過一段時間觀測,這些天體並沒有如彗星一般緩緩移動,而是固定在星空之中。梅西爾於是把它們的位置都詳細記錄下來,避免在尋找彗星時又再次混淆,並發表了《梅西爾星團星雲列表》,後世把梅西爾天體(Messier Object)修訂至110個。
載自2022年4月6日《S-file STEM/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