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南極洲冰架崩塌 面積大於香港

2022.03.31
26948 26948

美國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周五表示,根據衞星數據資料,南極洲東部的康格冰架(1)(Conger ice shelf)最近已因當地氣溫異常上升而整體崩塌(2)。它的表面面積為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略大於香港。

冰架對保留內陸的冰川十分重要,冰架消失會令陸地上的冰川更快流入海洋,令水平上升。南極洲東部最近的氣溫異常上升,曾升至攝氏零下十一點八度的歷來最高紀錄,較南極正常氣溫急升了攝氏四十度。那是由於大氣層的一條大氣河流將熱氣積聚在南極洲上空。

字詞解釋

(1)冰架:又稱「冰棚」,指由冰川不斷形成的厚冰板,漂浮在海洋之上。

(2)崩塌:崩裂倒塌。

文化知識

《山海經》中的南北極

全球暖化下南北極冰川融化,乃當代常識。然而,古人可曾知道世界窮盡有兩極呢?先秦地文志《山海經》雖然看來與神話鬼怪志無異,但仔細分析當中記載的動物,其特徵與現今廣為人知的動物極為相似。即使不能斷定古人到過南北極,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例如〈大荒南經〉就有載:「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於海……驩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人形及有鳥喙有翼,杖着翼走路,還要「食海中魚」,這與企鵝十分相像。

又如神獸燭龍的描寫,與極光相似。〈海外北經〉有云:「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符合了北極半年白晝,半年黑夜的特質;〈大荒北經〉則言:「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有些人認為,燭龍不用吃不用喝亦不用休息,這正好說明燭龍沒有生命;而它全身紅色,會如蛇般在空中扭動,亦符合極光的特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