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的邨巴〉劉偉成
2022.03.29〈早晨的邨巴〉劉偉成
(1)我愛乘搭長途巴士,有時我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因此而刻意申請離家較遠的職位,如果自己的窩和公司同在一區,我會感覺自己目光如麻,當然在香港無論相隔多遠,目光都大不到哪裏去,但我喜歡那種「出城」謀生的行徑,讓生活中有丁點兒流動的快感。每天上班,我都會挑長途的邨巴,是非法經營的,但勝在方便,從總站到總站,一程了事,省卻許多中轉站的牽絆。
(2)除了方便和「出城」流徙的感覺,究竟我還喜歡長途巴士上的甚麼?喜歡在總站登車,空調的車廂裏還未充斥乘客呼出的濁氣,還留有夜涼蕭瑟的清爽;喜歡可以挑選這樣的位子:座邊的罅隙沒有藏着霉運的馬經、玻璃上沒有頭油的印記、凸出的窗框沒有抵着我脂肪含量高的二頭肌。如果碰巧有陽光斜切入來,那更好,因為一族像烏鴉一樣啼叫和擁有8歲小孩智商的師奶,便會洋洋自得地湧到另一邊的座位,繼續啄食垃圾話題中的殘羹。我獨自留守在明燦的陽光中,如果配上了岩井俊二的白紗窗簾,我想即使帥不起,至少會顯得我很酷。
(3)當額際開始冒汗,我便會打開背囊,嘗試翻出可以消磨時間的東西:厚甸甸的林夕散文集《曾經》、薄薄的勒韋爾迪詩選、筆記簿裏一篇未完成的甚麼,還有一份文件的草稿……我把東西攤開,覺得沒有興頭,便收起,從袋中拿出另一樣東西,很多時是甚麼也沒有做成,但我就是喜歡獨自一人時,向自己展示這種無關宏旨的選擇權,或者是層次低一點的猶豫權,這樣我才能以阿Q的精神潔淨法,告訴自己馱着沉甸甸的背包引致肩頸疼痛是值得的。
(4)每當窗外的樹影在紙上掩映,我便彷彿看見時光消逝的痕迹,覺得自己是坐在人生的邊上,超然地下望足以對比我現在正在流動的街景,突然想起楊絳的新書《走到人生的邊上》還擱着未看。自從錢鍾書和錢媛先後離世,這位老人家獨自一人,倒也走得挺拔硬朗。
(5)在我前幾排的座位上,慣常會坐着一對情侶。男的和我同站上車,總會霸佔三連座位的中座,這樣其他乘客一般都不會選擇他左右兩邊的座位。兩個站以後,他的女友會上車,甜絲絲的把公事包輕放到男的懷中,然後側身移入靠窗的座位。有時如果她沒有拿公事包,又穿着短裙子,她會在移入座位前,一屁股坐到男的大腿上,有時還會假裝因車子顛簸而把身體扭摔兩下,然後轉頭給男的拋個媚眼。
(6)近來男的如常坐在我前幾排的座位,但挑了靠窗的位子,而女子在兩個站以後上車,卻移到我的後排坐下。不一會,女子旁邊便給一位陌生男人佔據。幾個星期以後,再沒有碰見那男子乘搭這班非法邨巴了。
(7)一天,女子可能也像我一樣耐不住後排師奶的轟炸,只好移到我旁邊的空位。她望着我尷尬地點頭微笑,我拉回垂到鄰座的衣角讓她坐下。我刻意合上正在看的書,讓她可以看到書名—《走到人生的邊上》。我和她一起受着陽光的炙照,她的額角也開始冒汗,她終於解下圍巾。太陽再一次贏了和北風的打賭。
(為方便設題,文章經過刪改)
作者記的,全是早上乘坐非法邨巴途中的所見所想,撿拾生活上的瑣碎事,通過文字,編織出意義,正是作家的本領所在。
我們可以從作品裏讀出作者的「喜好」,他愛邨巴的方便,這是因為它非法的緣故;他還喜歡「出城」流徙的感覺;此外,他善於觀察,又愛閱讀。文中提到了多部作品和作家,包括日本導演岩井俊二、林夕、魯迅的《阿Q正傳》、勒韋爾迪的詩歌、楊絳,以及童話故事〈太陽與北風〉。
這一方面展現作者的性情和愛好,同時告訴我們寫作需要甚麼,當中包括了多閱讀,多觀察,雖然我們不可做非法的事,但太過正式、正經,也寫不出好作品,我們必須要常處於一種越界、流動的狀況,就像作者經常「出城」流徙,不怕跳出框框,愛嘗試和冒險,才會寫得好。
文中不少地方其實並不是實寫,而是作者的想像,我們不難發現「如果」、「可能」等字眼,事情沒有真的發生,而只是作者設想的情況罷了。這樣虛實兼備的寫法,令作品更有趣,也能跳出親身經歷,寫出更多可能。
作者花了三段,描述了一對男女,從情人到陌生的過程。作者沒加入猜想和評價,而是以旁觀者角度,客觀記述事情的變化。文末再一次提到《走到人生的邊上》這個書名,讓我們明白,不論是作者,那對男女,還有我們,其實都是走在人生的邊上,所有事物和感情都不是恒定的,而是不斷流徙和變化,一如坐邨巴時看到的,流動的街景。
練習題
2.作者在文中運用了實虛並寫的手法,試根據引文內容回答所附問題。
甲文:近來男的如常坐在我前幾排的座位,但挑了靠窗的位子,而女子在兩個站以後上車,卻移到我的後排坐下。不一會,女子旁邊便給一位陌生男人佔據。幾個星期以後,再沒有碰見那男子乘搭這班非法邨巴了。(第六段)
乙文:一天,女子可能也像我一樣耐不住後排師奶的轟炸,只好移到我旁邊的空位。她望着我尷尬地點頭微笑,我拉回垂到鄰座的衣角讓她坐下。我刻意合上正在看的書,讓她可以看到書名—《走到人生的邊上》。我和她一起受着陽光的炙照,她的額角也開始冒汗,她終於解下圍巾。太陽再一次贏了和北風的打賭。(第七段)
①以上兩節引文,何者用了實寫?何者用了虛寫?(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承上題,本文運用實虛並寫的手法,有何好處?(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認為以下哪一項最適合用來形容本文的主旨?(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0分)(2分)
本文作者通過記述早上乘坐非法邨巴途中的所見所想,表達出:
○A.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B.對追求理想愛情的熾熱情懷
○C.所有的事情與情感都處於無常狀態,不斷流徙與改變。
○D.脫離城市生活追尋自由空間的盼想
參考答案
1.①閱讀不同地區作家的作品(1分)
②閱讀不同種類的作品(1分)
③多嘗試、不囿於既定的生活空間(1分)
④多觀察(1分)⑤多聯想(1分)
2.①甲文用了實寫;(1分)乙文用了虛寫。(1分)
②本文作者通過早上乘坐非法邨巴記寫途中所見所想,帶出包括作者自己在內的所有人、所有事和情感的關係上都在不斷地流徙和變化中的道理。甲文就是作者在文中詳寫乘坐非法邨巴時所見到的一對男女,從情人變成陌生人的實況,讓讀者通過作者第一身的視角和筆觸真切地感到情事的變幻無常;而乙文是作者親眼所見這一段情事的變化後,自己引發的一些聯想,他以「可能」等詞彙抒寫出個人對有關情事的想望與發展。(2分)本文運用實虛並寫的手法,前者(甲文)的實寫不予評論,也不必給予看法,四時興焉天何言哉;後者(乙文)的聯想虛寫,延伸了現實中事情變幻無測的發展性。而作者由一名第一身的觀察者,聯想虛寫到自己成為當中的主角,也是身分角色的出城與流徙,正正回應了文末一再出現的《走到人生的邊上》的寫照,也呼應了本文的立意。(4分)
3.C(2分)
文:可洛、賴鳳瑛老師 圖:星島圖片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