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你不知道的凱撒三四事

2022.03.03
26882 26882

剛過去的二月是一個與別不同的月份,不但日子比較少,還每四年多一個閏日,這種古怪的曆法究竟因誰而來?答案就是羅馬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凱撒。凱撒這個人,與我們身處的時代不同、地點不同、文化也大不同,但偏偏他在歷史留下很多足迹,甚至已融入每一個現代人的生活,變得無處不在。今期《S-file》先為大家介紹四個有關凱撒的冷知識,再深入探討凱撒的貢獻。

頒行儒略曆 四年一閏

相傳最古老的羅馬曆法將一年劃分為十個月,大約相等於現在的三至十二月,而屬於寒冬的一月及二月,則沒有納入其中。後來,羅馬國王努瑪龐皮留斯修改曆法,加入寒冬的日數,令全年增至約354日。由於認為偶數不吉利,於是加多一日至355日,並將每月的日數設定為31日或29日,但為了符合全年日數,只好將同樣被視為不吉利,用來淨化罪行的二月定為28日。

問題來了,地球公轉一周需要365.25日,努瑪的曆法偏離現實,因此凱撒在曆法加多了10日,並提出四年一閏的概念,令二月在閏年變成29日,使曆法更貼近地球公轉周期。此曆法以凱撒的姓氏「Julius」命名,因而稱為「儒略曆」﹙Julian Calendar﹚;七月的英文名稱「July」,也是因為凱撒的姓氏而得名。直至十六世紀,儒略曆再經過修改,演變成格里曆,亦即是現時世界通用的曆法。

成為皇帝稱號 傳頌後世

讀近代史的時候,會發現俄羅斯沙皇的英文是﹙Tsar﹚,德國的德皇則是﹙Kaiser﹚,兩者讀音都與凱撒﹙Caesar﹚相似,這並非巧合,背後可是有歷史根據。

雖然凱撒一生從未稱帝,但他是羅馬最有權力的人,根本上與皇帝無異。在他死後,繼位的皇帝的名字或頭銜都會加入「凱撒」,表示自己繼承了凱撒,以獲得合法的統治地位。此後,在不同的西方國家中,「凱撒」漸漸與統治者掛鈎,演變成皇帝稱號。

化身階磚K 手持戰斧

相信大家都不會對啤牌感到陌生,當中的「階磚K」,居然也與凱撒有關。每副啤牌有54張牌,每張都有獨特意義,「J」、「Q」及「K」就代表了西方歷史人物。「K」其實是「King」,亦即是國王的縮寫,而「階磚K」當中的國王圖像,正正就是凱撒。如果大家細心的話,會發現其他「K」的國王都以正面示人,唯獨凱撒是側面,這是因為他在羅馬的錢幣中,都是採用側面圖像。

此外,「階磚K」亦往往繪有羅馬人象徵權力的戰斧。而另外幾款「K」,則分別是法國的查理曼、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及以色列的大衞王。

現身影視作品 成為著名角色

存在感極強的凱撒,還以其他形式出現於我們面前。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曾於16世紀創作悲劇《凱撒大帝》,講述羅馬元老刺殺凱撒;近代也有大量關於凱撒的電影、電視劇及紀錄片,比較有名的是1963年的電影《埃及妖后》。故事提及凱撒與埃及妖后的關係,屬於當年的大製作,收穫4座奧斯卡獎座。

電子遊戲也不乏凱撒的身影,典型例子有《刺客教條:起源》,玩家也能在《Fate/Grand Order》及《羅馬II:全軍破敵》扮演他。

【更多凱撒的分析內容可見3月3日《S-file悅閱歷史》】

文:方俊希 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