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內地步入深度老齡化? 人口增長減 生育有償

2022.02.21
26778 26778

焦點議題

近年來,中國人口發展面臨轉折性變化,總人口增長勢頭明顯減弱。中國國家統計局於上月公布全國人口數字,內地2021年末全國人口(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為14.1億人,較2020年末只增加48萬人,而出生率更創下1950年有記錄以來新低。從數字可見,內地正面對人口增長放緩、勞動力減少、生育率下降、人口老化加深等問題。持續下去,「人口負增長」更可能於這兩年內發生。

內地近日熱議有關鼓勵生育的話題,各地政府及不同企業亦推出各樣鼓勵優育方案,除了延長產假,還有獎金。究竟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甚麼?鼓勵優育方案又能否對症下藥?



新聞資訊摘錄

資料一

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去年內地人口淨增加只有四十八萬,創六十年新低。出生率連續兩年跌破百分之一,去年新生兒數量為一千零六十二萬,連續第五年下降,但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卻突破兩億。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指出,出生率走低原因有三:包括育齡婦女減少、生育觀念變化、疫情推遲生育安排等,但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全國人口將維持在十四億,去年公布「三孩政策」,其效應將逐步顯現。

資料來源:摘自2022年1月18日《星島日報》



資料二


內地社會生活受單身潮的影響發生了許多變化,對整個社會發展潛藏危機。其一,生育率低下已成社會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近期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二○二一》數據顯示,二○二○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千分之八點五二,首次跌破百分之一,創下一九七八年來的新低。

生育率低導致社會勞動力匱乏,對經濟增長潛力、創新活力等產生影響,內地已就此推出兩孩、三孩、加長產假等一系列生育政策,以期減輕年輕人「不敢生」「不願生」的壓力。不過,如何破解單身潮對未來婚育的影響,尚待觀察。

資料來源:摘自2022年1月24日《星島日報》

不僅是中國,目前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面臨了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人口增速放緩是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為應對人口「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時代的快速提前到來,各地政府及不同企業亦推出各樣鼓勵優育方案。

重點認知1

內地出生率情況

國家統計局於一月公布,2021年內地人口淨增加只有48萬,創六十年新低。去年新生兒數量1,062萬,連續第五年下降;而出生率只有千分之7.52,比2020年的千分之8.52進一步下滑,更加是50年以來新低。

在出生人口持續下降的同時,內地老齡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最新數據顯示,去年65歲及以上人口突破兩億人,佔全國人口的14.2%。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4%,視為「深度老齡化」;超過20%,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2019年初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指出,中國人口會在十年後到達最高峰水平,即2029年,但之後出現負增長。



重點認知2

推「三孩政策」

自十八大以來,中央根據中國人口發展變化形勢,先後實施一孩政策、單獨兩孩(夫妻中有一人是獨生子女,即可生二胎)、全面兩孩政策等重大決策部署。為延緩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中國於2021年5月31日公布「三孩政策」的計畫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3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以改善中國人口結構。

政策強調,要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加強適婚青年婚戀觀、家庭觀教育引導,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降低家庭教育開支;要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制度,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隨着三孩政策推行,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婦女的生育意願將逐漸提升。



重點認知3

生育率持續下降原因

疫情、婚育成本上升及育齡婦女減少,都是出生人口下滑的主因。首先疫情影響人們就業、經濟、人們之間交往及溝通;而且不少人對於未來生活感到緊張、恐懼,影響民眾現實生育心理和生育行為。

另一方面,現在內地孩子被稱為「吞金獸」和「碎鈔機」,意指現在養小孩的成本高昂。有人戲稱,生孩子是壓在頭上的「大山」,即高昂的教育、生活成本及住房開支這「三座大山」。

最後是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2021年,15至49歲育齡婦女比去年減少約五百萬。而且年輕一代較崇尚自由,不受傳統家庭觀念束縛,愈來愈多人選擇當「丁克一族」,追求毋須養育下一代,享受較豐富的物質生活。

重點認知4


各地鼓勵生育政策


不僅是中國,目前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面臨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也分別採取了各種措施來應對,概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時間支持,包括產假、育兒假、陪產假等相關的假期制度。例如丹麥法律規定,夫妻雙方能享有的帶薪產假加起來最多可達52周;

‧第二類是經濟支持,包括給兒童的津貼、給家庭的津貼以及給父母的各種照護津貼,還有稅收減免的政策。例如德國政府規定,停職在家照顧孩子的父母,全年每月可得到相當於稅後月收入三分二的補貼;

‧第三類是服務支持,相關政策包括社區的託幼、公立託育機構、居家幫助、課後照顧等等。例如挪威3歲以下的嬰幼兒,每周可以獲得40小時以上的全日制託育服務。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內地去年人口僅增四十八萬人,以十四億人口計算,人口自然增長只有千分之零點三四,逼近「零增長」。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陳衞指出,過去多數人預測中國出現人口零增長是在二○二七年以後,但現在比預期提前將近五年。為刺激出生率,過去十年,內地先後推出「單獨二孩」、「全面二孩」等政策,但效用不大。至於去年五月推出的「三孩政策」及相關配套措施,專家也不看好,因為出生人口數量減少的核心是不願生而非不許生。

中國長久以來的經濟發展極度依賴「人口紅利」,包括充裕的勞動力及龐大的消費市場。路透社引述保銀資本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預計,如果內地總人口在二○二一年已經觸頂,潛在經濟增速放緩可能也比預期更快。

資料來源:摘自2022年1月18日《星島日報》

1.以下哪個陳述對於中國人口的描述是不正確呢?(2分)
A.中國目前比較多數國家有更嚴重的少子化和人口老齡化
B.中國人口生育率已經降低至更替水準以下
C.中國於2021年5月31日推出三孩政策,取代了2015年的二孩政策
D.中國在2021年已出現人口負增長

2.參考資料A,指出內地人口結構所面臨的隱憂。(4分)

3.
參考資料B及個人所知,生育率下滑對社會帶來甚麼負面影響?(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D

2.

‧從資料A可見,0-12歲的年輕人一直下降,意指生育率下降,導致幼年人口逐漸減少,即是少子化現象。有人憂慮少兒人口佔比下降,會加劇勞動力供需失衡矛盾,拉低國家生產力,以至對國家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65歲以上人口一直上升,根據世界銀行推算,中國到2040年時,每約四個人就有一個是65歲或以上。在老齡化社會,勞動人口減少,而老年人又普遍有較長壽命,令年輕人口的負擔增大,家庭中的年輕人就老年撫養問題面對沉重壓力。

3.

‧只要生育率一直低於更替水平,人口規模將持續萎縮。其後果是技術迭代趨緩,經濟先停滯後萎縮,使社會失去活力,整體國力大幅下降。
‧出生率下降,意味無法工作的老齡人口不斷增多,適齡勞動人口數量持續下降。這可能導致勞動力短缺,進而阻礙經濟增長,人口紅利退減。
‧勞動力萎縮,還將凸顯社會保障等問題,尤其是養老金能否維繫現有的水平,並減少支持老齡化社會所需的稅收收入。

學習工具

出生率低 議題本質

內地出生人口持續走低,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受多重因素綜合影響,其中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年輕人婚育觀念顯著變化、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偏高以及新冠疫情都對生育產生影響。雖然政府已在去年公布「三孩政策」,可是政策實施時間尚短,相關成效仍未能反映。

關鍵詞

‧出生率 Birth rate
‧人口結構 Population structure
‧人口紅利 Demographic Dividend
‧人口老化 Aging population
‧計畫生育 Family planning
‧一孩政策 One child policy
‧少子化 The trend of fewer children

參考資料

‧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21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

載自2022年2月21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文:時光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