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鯨肉需求大減 冰島將禁商業捕撈

2022.02.09
26720 26720

全球少數仍允許商業捕鯨的冰島宣布,隨着鯨肉需求減少,計畫在二○二四年開始全面停止捕鯨。在全球旅遊業因新冠肺炎疫情癱瘓(1)前,冰島的賞鯨觀光頗為盛行。儘管冰島有很大的捕鯨配額,但捕鯨業者幾乎沒有再出海到北大西洋捕鯨。

冰島主要的鯨肉出口市場是日本,但日本在二○一九年重啟中斷三十年的商業捕鯨活動後,對冰島鯨肉的需求大幅下降。其次是冰島擴大禁止捕撈的沿海海域,因此捕鯨業者必須到更遠的海域捕鯨,提高了捕撈(2)成本。

字詞解釋

(1)癱瘓︰無法正常運作。

(2)捕撈︰捕捉打撈。

文化知識

「捕鯨之鄉」外羅

捕鯨業走向式微是世界趨勢,現時只有少數國家仍在進行商業捕鯨,中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完全停止捕鯨活動。古代的捕鯨活動多集中於南方沿海地區,其中以雷州半島的外羅最著名,有「捕鯨之鄉」之稱。

古代捕鯨的成本高、風險大,由於其他漁獲選擇相對較多,中國的捕鯨業並不發達,古人大多在鯨魚擱淺後,附近居民才會割肉分食,取鯨魚的油脂製油,以及取骨頭作建材。海鹽縣的方志便有記載,居民割取鯨肉後運至市集販賣,晉朝郭璞注《爾雅》中,亦有熬製鯨豚油脂的記錄;《海門縣志》則有鄉民以鯨骨作橋;象山縣的祠堂用鯨骨作房梁等記載。

古代近海一度有不少鯨魚,但主動捕鯨的地區不多,明代開始,以雷州半島的外羅最著名,捕鯨業可追溯至洪武年間。據《廣東通志》、《雷州府志》等相關史料記載,明末清初的外羅、新寮一帶,捕鯨船隻多達百艘,僅新寮六灣村便有三十噸級帆船十艘,從事捕鯨業者上達百人。明弘治十五年(一五○二年),徐聞縣的鯨油上貢更是雷州府的首位。直至一九八一年起,外羅港的商業捕鯨活動才完全停止,如今在廣州文化公園水產館內,仍收藏了一具長十七米、寬四米、高二點一米的灰鯨骨骼,這具「鎮館之寶」足證當地曾十分興旺的捕鯨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