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十三太空人吃餃子過年
2022.02.08貼春聯、掛燈籠,喜慶的年畫、紅紅的中國結……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三號三名太空人把中國太空站裝扮得年味十足,迎接中國人的傳統佳節——春節。
天和核心艙內正中央掛着「國泰民安(1)」的橫幅(2),兩側是新春掛飾和印有金色福字的紅氣球。為了讓神舟十三號太空人春節期間能吃到餃子,科技人員專門準備了三種餡的餃子︰豬肉白菜餡、鱍魚餡、黃花菜餡。
字詞解釋
(1)國泰民安︰國家太平、人民安樂。
(2)橫幅︰橫向吊掛的字畫。
文化知識
過年習俗︰吃餃子
餃子是中國北方的傳統食品,最早在南北朝時期已出現,按煮法不同,有不同名稱,元明時代一般稱為「扁食」,明代沈榜《宛署雜記》便有記載:「元旦拜年,作匾(扁)食。」可見早自明代,餃子已成為民間的過年食品之一。
餃子最初的起源與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有關。相傳張仲景晚年返鄉,在家鄉白河岸邊見百姓在寒冬下,飢寒交迫,耳朵凍爛,便吩咐弟子搭棚派藥,以羊肉及驅寒草藥煮成「祛寒嬌耳湯」,再以餡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讓百姓吃後身體發熱,耳傷得以痊瘉。由於張仲景派藥持續至年三十,年初一時,家家戶戶開始模仿嬌耳的形狀製作過年食物,取名「餃耳」、「餃子」。
餃子隨着煮法不同,有不同名稱,元明時代稱為「扁食」、清代稱作「餑餑」,如清史資料提到︰「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每逢大年三十晚,不管是貧民或貴族,都以白麵製作餃子,講究守歲時包好,到子時的辭歲時吃,因子時是兩年之交,有辭舊迎新的意義,其中「子」代表「子時」、「交」與「餃」為諧音,令過年吃餃子,有「更歲交子」的特殊意義,象徵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預示新一年能交上好運。此外,餃子的形狀如元寶,過年吃餃子還帶有「招財進寶」的好意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