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了解國情 建身分認同 與你上一堂國民教育

2022.01.10
26561 26561

焦點議題

早前有學校在悼念「南京大屠殺」84周年時,因為播放相關紀錄片令部分初小學生感到不安而引起社會熱議。香港近年積極推行國民教育之時,學界對相關課題的教與學的拿揑仍在探索中,究竟在國民教育這個大課題之下,同學該學的是甚麼?



新聞資訊摘錄

小學播南京大屠殺片段嚇親學生

屯門保良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早前向一年級學生播放「南京大屠殺」片段,令學童大感不安,引起家長投訴。特首林鄭月娥今早回應時表示,經過今次事件後,學校及教師應總結經驗。

林鄭月娥在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被問到教育局在準備教材時是否敏感度不足時,她表示,在鼓勵學生認識歷史的前提下,校方應按照學生的年齡、吸收能力及教師引導進行教學,並指教育局負責提供教材,而學校及教師則擁有教學自主權。她認為經過今次事件後,學校及教師應總結經驗,在教導年幼學生時留意所選用的教材、圖片及短片,達到在學習歷史時不引起學生焦慮,並重申大前提是學好歷史。她續指,局方不會提供詳細指引,但會提醒學校須學習歷史,強調局方並無指令學校須播放「南京大屠殺」錄影帶。

資料來源:摘自2021年12月14日《星島日報》

教育局為國家憲法日 向學校提「講解重點」


教育局昨就國家憲法日推廣《憲法》及《基本法》教育,向中小學發出通函,建議學校當日升掛國旗、區旗及奏唱國歌,師生須保持肅立和舉止莊重,奏唱國歌時要遵守相關禮儀,以示對國家的尊重,展現國民的良好素養;同時建議在早會、周會或班主任課講解《憲法》要點,並附錄兩份「講解重點」供學校參考。

「講解重點」提到香港作為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認識與尊重《憲法》是理所當然,而《憲法》是《基本法》的立法依據和效力來源,兩者是共同構成香港特區的憲制秩序,因此學生「有必要了解這個『根』和『源』」,並稱認識和尊重《憲法》和《基本法》是應有之義,對學生的自身和香港的長遠發展也很重要。

資料來源:摘自2021年11月7日《星島日報》

凡是能讓大家認識國家歷史、培養國民身分認同、增加對民族及國家的責任感和愛國心的學習都是國民教育,在香港推行的國民教育,主題包括文化、歷史、國情、《憲法》和《基本法》,以及國家安全概念,同學們來了解了解!

重點認知

國民教育大方向


本港推行的國民教育目的明確,就是要培養同學對中華文化和國民身分的認同,還有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責任感。國民教育範疇雖廣,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大方向:

1.中華文化

從大家熟悉的生活習俗、傳統、藝術,以至語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都是文化的寶藏,同學必定能「挖掘」出令你欣賞的部分。

2.中國歷史

任何國家在教授國民教育時一定會有的就是國家的歷史,而本港在中國歷史科方面亦作出了一些安排:

‧教育局於2017年將「強化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的學習」列入《中學教育課程指引》作為主要更新重點,並於18/19學年落實中國歷史科在初中成為獨立必修科,讓所有學生能整全及有系統地學習中國歷史;2020年在中一級開始逐級推行。新課程增加近現代中國歷史比重,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國家的歷史,了解香港自古至今與國家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

3.國情

何謂國情?現在人們都會以國家的發展狀況和特點去理解「國情」,即是國家的政治體制是國情;國家在不同領域,包括高新科技、醫療衞生、文化教育、基礎建設、脫貧取得的成就也是國情,例如通過神舟十三號的新聞去了解國家航天科技發展就是認識國情。同學可參考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早前的「國慶活動及國情教育」2021問卷調查結果﹙見「補充資料」﹚,了解國情學習可以是甚麼:

‧近九成教師認為「國旗、國歌、國徽及升旗禮」應該要包括在國情教育課題,其次有國家歷史、人口地理、內地人民生活現況等等,值得留意是過往沒有「上榜」的外交事務與「一帶一路」,現在也被認為要成為課題之一。

4.《憲法》、《基本法》

「知法」是國民教育當中很重要的一項。新一代在香港回歸祖國後才出生,要讓他們知道《基本法》的憲制背景和「一國兩制」的意義,了解中央與香港特區的關係,以及《基本法》規定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5.國家安全概念

以培養學生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責任感為目的,國家安全教育被視為是國民教育關鍵部分,教育局公布的《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發布了十五個相關科目(中史、地理、企會財、公民及國民教育科等等)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讓學校知悉如何通過學科課程內容聯繫並結合國家安全教育的學習元素:



小結:國民教育主要課題離不開以上幾點,不過教與學的演繹卻是五花八門,可以是參觀、展覽、講座、設計比賽、問答比賽、電影欣賞⋯⋯,任何能夠達到教學目的的方法,讓同學願意專注去認識和了解就行了。

補充資料

國民教育是能有效增強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教聯會「國慶活動及國情教育」2021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教師認為舉辦國慶活動,能「明顯增強」及「有點增強」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比例為同類調查的新高。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隨着經修訂的《國旗及國徽條例》刊憲生效,教育局向全港學校發出通告,要求中小學及特殊學校2022年起,必須逢上課日升掛國旗,並每周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即使學校因故停課,只要有職員回校當值,亦須懸掛國旗。當局亦要求升掛別國國旗的國際學校,須同時升掛中國國旗。

因應經修訂的《國旗及國徽條例》生效,當局將國旗和國徽納入中小學教育,規定所有中小學及特殊學校,須教育學生國旗與國徽的歷史及精神、國旗升掛及使用規範,以及升國旗儀式當守的禮儀。

資料來源:摘自2021年10月12日《星島網》

資料B

東京奧運國家隊代表團抵港訪問3天,今日上演重頭戲,團員出席3場公開活動,與市民見面。今早的兩場運動示範,場內氣氛熱烈,觀眾不時拍掌歡呼。於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的「羽毛球、劍擊、體操及乒乓球運動示範」,和於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舉行的「跳水及游泳運動示範」,同樣在今早9時30分舉行。在伊館,選手入場時,觀眾表現興奮,傳出熱烈的拍掌聲和歡呼聲,有人揮舞國旗及區旗,運動健兒揮手回應。

在伊館外,一早有持門票的市民到場排隊等候入場。有觀眾特地帶同橫額和黃鴨毛公仔,並戴上寫有「黃鴨」的頭飾,支持羽毛球混雙組合王懿律及黃東萍。另有市民表示,期待在場內一睹奧運乒乓球雙金選手馬龍的風釆。

資料來源:摘自2021年12月4日《星島網》

1.以下哪兩項是本港近年推行,跟國民教育相關的措施?(1分)
(1)大學生要到內地交流才能畢業
(2)初中中史科在初中成為獨立必修科
(3)《國旗國徽條例》獲通過
(4)中史科列為高中必修科
A.(1)和(2) B.(2)和(4) C.(2)和(3) D.(3)和(4)

2.根據資料A,學校升掛國旗及儀式的重要性何在?(2分)

3.資料B報道國家運動員訪港,在國民教育角度來看,這個活動安排能達至怎樣的效果?(4分)

資料回應題

1.
C

2.可以讓學生認識國旗與國徽的歷史及精神,從而加強對國家尊重及提升師生的國家觀念。

3.大家可以了解國情,知道近年國家在體育運動方面取得的成就,為國家感到自豪,由此建構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和對國家歸屬感。

學習工具

國民教育 議題本質

東京奧運會、神舟十三號升空、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以及快將舉行的冬季奧運會,香港學生認識祖國的機會愈來愈多,然而,焦點該放在哪兒?本港近年積極推行的國民教育,內容和方式看似多元化,其實都是圍繞要讓學生了解國家情況與培養國民身分認同為依歸。



關鍵詞

‧國民教育 National Education
‧國民身分認同感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歸屬感 Belongingness
‧維護安全教育 Safeguarding National Security
‧升旗禮 Flag-raising Ceremony
‧國情 National Affairs

參考資料

‧國民教育一站通
https://cbleportal.edb.edcity.hk/index.php?class=index&func=cate&cateid=0&motype=0&page=1

載自2022年1月10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文:美美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