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設計入手 節能減碳 綠色建築 港趨勢

2022.01.03
26514 26514

焦點議題

有「石屎森林」之稱的香港是全球建築物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加上建築物大多向高處發展,容易形成屏風樓及熱島效應。根據環境署統計,香港建築物用電量佔全港九成,而用電產生的碳排放就佔六成。如何有效減低建築物的碳排放,是保護環境的一大挑戰。

為了減少建築物的碳排放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築在世界各地漸成趨勢;香港亦慢慢將綠色建築的標準和概念應用於新落成和固有的建築物中,從而減少碳排放,有助緩和氣候暖化和熱島效應。中環新海濱商業地王除了興建商場及寫字樓外,其中一個重點就是綠色設計。

踏入2022年,多項與民生相關的必需品及服務均加價,包括電費,節約用電減碳之餘,並向「綠色」進發,刻不容緩。



新聞資訊摘錄

倡提高建築物能源效益


現時香港九成的電力用於建築物,推廣綠色建築、提高建築物能源效益和加強實行低碳生活能降低用電和發電需求,並減低市民因轉用更多清潔能源發電的財政負擔。我們的目標是在2050年或之前,商業樓宇用電量較2015年減少三至四成,以及住宅樓宇用電量減少兩至三成。我們希望在2035年或之前能達到以上目標的一半。

資料來源:摘自2021年《施政報告》

中環「地王」打造「綠洲」

中環新海濱商業地王日前由恒基以五百零八億元破紀錄獨資投得,該項目除了興建商場及寫字樓外,並着重綠色設計,擁有逾四十萬方呎綠化空間,冀打造「城市綠洲」,落成後將重塑中環海濱環境,為該區帶來新景象。

恒基主席李家傑指出,集團投得的中環地王綠化面積達四點八公頃,並着重綠色設計,將設有大量綠色元素,並建三百米長的天台公園,提供六十個不同項目,包括引入不同高科技設施;循減碳、能源控制和污水處理等方面加入不同的新科技,冀成為國際指標和榜樣。

資料來源:摘自2021年11月5日《星島日報》



特首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承諾香港會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全球的能源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量中,約三分之一來自建築和建造業,所以推廣綠色建築以提高建築物能源效益,是特區政府減碳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重點認知1

綠色建築 四大概念


綠色建築包括設計、建築材料及方式、落成後的營運,以至翻新和拆卸都會顧及環境保護和污染減少,以達成環境友善與資源有效運用。綠色建築的一般標準可以概括為以下4方面:

1.能源效益——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節能技術設備和器具,防止污染。

2.建築物規劃——建築物盡量保持和開闢綠地,在周圍種植樹木,提高綠化覆蓋率保持生態平衡,並取得防風、遮蔭等效果。

3.建築設計——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採用自然採光系統和利用自然通風條件,能對氣候變化自動調節。

4.建築過程——在建築過程使用環保材料,有效利用材料,把能源和用水量減至最少。



重點認知2

綠色建築 認證制度


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綠色建築認證制度,其中以美國的WELL認證和LEED認證,以及英國的BREEAM認證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香港於1996年建立首個綠色建築認證系統(HK-Beam),以中立的準則評核及比較建築物的環保表現。2009年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成立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將HK-Beam改名為綠建環評(BEAM Plus);綠建環評更於2019年再升級至2.0版,加強評估範疇的適用性、確定性和實務性。

根據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的綠建環評項目名冊顯示,香港已有超過1,900項綠色建築項目,其中新世界發展集團旗下位於北角的甲級商廈K11 ATELIER King's Road,成為首幢獲三大最高級別建築認證的大廈,是香港其中一幢最有代表性的綠色建築。

重點認知3


政府政策 全面推廣


特區政府早於2012年9月21日起全面實施《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規定新建建築物須確保建築物內的空調、照明、電力、升降機及自動梯等主要屋宇裝備裝置,符合《屋宇裝備裝置能源效益實務守則》的基本能源效益標準。政府近年亦鼓勵主要政府建築物獲取綠建環評金級認證,並將部分用地的地契加入綠色發展認證要求。

綠色校園2.0計畫也有助綠色建築推廣,本港合資格的學校可向政府申請資助進行綠化工程和活動,政府亦會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冷氣機替換為變頻式冷氣機、安裝實時能源監察系統等,以鼓勵學校的固有建築物成為綠色建築。



重點認知4

綠色建築 阻力重重?


因綠色建築提倡使用環保材料,節能技術設備和開闢綠地等建築設計,建築成本難免較一般建築高昂,使發展商和建築物持有人卻步。政府如何通過政策向持份者提供誘因?例如為合資格的綠色建築項目提供綠色貸款、提高融資或向建築物持有人資助電費等等,以鼓勵興建綠色建築和將舊有建築轉化綠色建築。

此外,政府亦可通過借鑑外國政府的政策,以配合香港環境來制定策略,減少綠色建築發展的阻力。以新加坡為例,早於2008年已強硬規定所有新建建築物必須進行綠色建築認證,藉此增加綠色建築的比例;在「世界綠色建築趨勢2016」報告中,新加坡是綠色建築水平最高的國家,截至2019年底,有超過40%的建築物已獲得綠色建築標誌認證,該國目標是到2030年把這比例提高到80%。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社署負責的大型社會福利處所重建項目,包括2019年落成的觀塘啟能綜合康復服務大樓,以及快落成的前屯門小欖醫院舊址。重建的綜合康復服務大樓都有採用節能裝置及可再生能源發電如安裝太陽能光伏板。

在非政府機構的重建項目(即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畫,英文簡稱Special Site Scheme),社署亦會要求非政府機構盡量採用依據綠色建築的設計及採用再生能源。社署更會鼓勵非政府機構參與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的綠建環評,以金級水平為目標,當中包括採用節能設備及可再生能源發電。

資料來源:摘自2021年3月21日《政府新聞網》

資料B

港大零碳實驗室總監潘巍在2018年就本港高樓大廈達致零碳的可行性發表研究,報告選取一幢樓高四十層的公屋,以及一幢樓高二十六層的商廈作研究對象,過程先量度大廈目前的總耗電量,然後仔細檢視建築物的空間及耗能裝置的用電情況,循增設可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及改善建築物能源效益兩方面,計算出建築物的減碳潛力。

報告將減碳方案分為「短期」及「最佳化」兩個階段,前者為建議大廈採用的節能電燈、節能電器及太陽能光伏裝置清單,屬目前市場已普遍使用的產品,意味措施可即時執行,節能效果短期見效;後者所得出的節能效果,則採用尚未於市面流通,屬最新科研裝置的實驗室數據,以估算傾目前科技之力可達致的最高減排效果。

資料來源:摘自2021年11月4日《星島日報》

1.以下哪個是綠色建築的持份者?(1分)
(1)政府
(2)綠色建築認證機構
(3)地產發展商
(4)建築物的住戶和使用者
A.(1),(2),(3) B.(1),(2),(4) C.(2),(3),(4) D.以上皆是

2.參考資料A,試述政府在推廣綠色建築的角色。(6分)

3.參考資料B及個人所知,試提出有甚麼方法可令建築物減少碳排放,使其符合綠色建築認證。(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D

2.政府的角色:
(1)設定綠色建築發展的目標;
(2)制定政策推動綠色建築的普及;
(3)鼓勵私營界別獲取綠色建築認證;
(4)協調各持份者的得與失;
(5)借鑑外國政府綠色建築的政策及進行交流。

3.綠色建築可從以下方面減少碳排放加以例證說明:
(1)能源效益方面,可利用再新能源和節能設備;
(2)建築過程使用環保材料和減少浪費;
(3)建築採用自然採光系統和利用自然通風;
(4)採用創新的設計、建造和操作方式或技術,實現額外環保效益。

學習工具

綠建減碳 議題本質


隨着氣候暖化的情況日益嚴重,如何有效減少碳排放是全世界都關心的議題。由於約三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來自建築和建造業,推動綠色建築是減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政府如何協調各持份者,減少新建和將固有建築物轉變成綠色建築,並提供誘因增加香港綠色建築的比例,是香港能否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

‧綠色建築 Green Building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 The Hong Kong Green Building Council
‧綠建環評 BEAM Plus
‧綠色貸款 Green Loan
‧碳足印 Carbon Footprint
‧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自然通風 Natural Ventilation

參考資料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
https://www.hkgbc.org.hk/tch/main/index

載自2022年1月3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文:時光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