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與霸主〉(節錄)何福仁
2021.12.07〈時間與霸主〉(節錄)何福仁
(1) 香港對那些借旅遊為名,諸多投訴,實為敲詐的隨團訪客鑄了一個新詞:旅霸。這名稱很新穎,但並不恰當。這種旅客畢竟不多,只不過利用這裏是法治之區,較能保障消費者,充其量是旅貪、旅詐,所貪所詐,無非區區孔方,從數千到幾萬的賠償,絕對稱不上霸。其實也夠可憐的,有人要為此召來傳媒,在鏡頭面前,那麼堂堂一個好男兒,卻哭哭啼啼說自己對此地旅遊業有貢獻,自己有身分,自己從此不再來這騙人的鬼地方了。霸,哪會需要其他人的憐憫?
(2) 真正的霸,要在一定的時間內佔有相當的空間,在這一定的時間以及相當的空間內,由他發號施令,唯他獨尊。甚麼是相當的空間?可沒有準則,十三世紀的成吉思汗,從中國出發,踐踏中亞、東歐,令世界震動。更早些,公元前三百多年,亞歷山大大帝,從愛奧尼亞入海,直攀喜馬拉雅山,征服了大流士三世的波斯。近世的希特拉,是德國,是歐洲,他舉高右掌,企圖一直伸向英國、蘇聯、全世界。中國的秦始皇漢武帝,統治的是中國,中國而已,比較起來,地盤小得多了。從全球的視野看,始皇漢武,也不過是相當大的地產商,佔有遼闊的土地發展權、全城的連鎖店、交通網絡,等等,其本質並沒有太大的分別,好處是毋須和當地司法以及執法人員勾結,因為好歹都是跟他們打工。
(3) 至於時間,我們根本看不見,摸不到,只知道它走過的印迹。人類是從空間的感知而逐漸產生時間的意識的。還記得中國哲人面對流水的感喟: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我們的確只能通過比喻、形象,以至圖表去描述時間。先人仰看日月星辰,風雲雨雪,嘗試加以界定時間,設計出各種各樣的計量器,制定大大小小的時間表。沒有種種的時間表,生活就變得無序,我們的日子還可以怎樣過?我們編定了時間,然後拱手,讓時間指揮我們的生活。
(4) 對時間特別敏感的人,捨霸主其誰?除非是哲學家、文學藝術家。你可以短暫地征服空間,卻征服不了須臾的時間。對人類的挑戰,時間既不接受也沒有拒絕,它只是漠不關心,那是更大的蔑視。那位曾經面對流水感喟的中國哲人不是同樣謙恭地讚嘆: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不論霸主佔領的疆域多麼遼闊,既不能長期更遑論永遠佔有時間,而時間的分配,更不會因人而異,不會因為他的地位、財富,而可以獲得豁免,分得更多。遼闊的空間可以換取小小的時間麼?可以,但其實那是幻覺。愛恩斯坦說: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分別,其意義只是一種幻覺。問題在這幻覺已變得牢不可破。你以為跑步會比散步快,坐飛機又比坐車快,當你在宇航船扣好安全帶進入光速,自信贏得更多的時間,且慢,那只是你的幻覺,時間還不是依舊老樣子的過,不會加快,也不會減慢。過去的,照照鏡子吧,甚至不是時間,而是人,是萬物萬事。在不停流逝的時間長河裏,開初是人看時間,滴滴答答,到頭來是時間看人,默默無聲。任何人,包括霸主,不過是時間的過客罷了,不過是天地的旅客罷了。
(5) 看來,以旅霸稱呼秦始皇漢武帝之屬,恰當得多。
題為〈時間與霸主〉,文中主角呼之欲出。此文寫於2013年,作者先借當年的社會話題入文,提到借旅遊為名,諸多投訴,實為敲詐的「旅霸」。但這不過是借題發揮,吸引讀者的方法,同時也是反襯,「旅霸」並不是真的霸,反而是挺可憐的,那真正的霸又是誰呢?
舉地千里 帝國主宰
第二段,作者列出古今中外的例子,說明霸者,應該「在一定的時間內佔有相當的空間」,並在這空間內發施號令,唯他獨尊。為了說明,作者列出了成吉思汗、亞歷山大大帝、希特拉和中國的秦始皇與漢武帝。他們都是帝國的主宰,跟第一段的旅霸差天共地。
第三段,作者忽然把話題跳到時間上,但要是仔細地讀,也不難找到脈絡。第二段提到霸者「在一定的時間內佔有相當的空間」,既然空間已談過了,那第三段自然把焦點落在時間上。從時間的無形,到人類設計各種計量器,制定時間表,到頭來,「時間指揮我們的生活」,它才是真正的霸主。
時間過客 歷史旅霸
只有人間的霸主對時間特別敏感,那是因為不論他們佔領的疆域有多遼闊,也不能擁有更多時間,也不能使它加快或減慢。時間無視人間,正如中國的哲人所言「天何言哉」。作者不單以歷史為例,還從哲學與物理學角度解釋時間,令人明白到地上的霸主不過是時間的過客罷了。從這個角度來說,秦始皇與漢武帝才是最配得旅霸之名。
專欄版面有限,這次節錄何福仁的〈時間與霸主〉首段,感興趣的同學自可以到圖書館,或借網絡之便,找來原文細讀。
練習題
2.作者認為以下何者才是真正的「旅霸」?(2分)
①愛找好處的旅客
②成吉思汗
③亞歷山大大帝
④希特拉
⑤秦始皇
⑥漢武帝
⑦時間
○A①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⑥ ○D⑦
3.綜觀全文,試以兩個字總結時間的特點,並舉出文中內容加以說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1 ②2-3 ③4-5
④描述日常生活中所謂「旅霸」的行為,指出那些人不能稱為「霸」,藉以引出下文個人對「霸」的看法。
⑤分別從「空間」及「時間」的角度出發,說明「霸」的定義。
⑥說明「時間」的特點,並指出「時間」與「霸主」之間的關係,藉此和首段「旅霸」一詞遙相呼應。
2.C
3.不變文中指出在面對不同人的挑戰時,「時間」只會是「漠不關心」;而且每一個人所得到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不會受財富、地位等因素的影響而有所不同;此外,當人們自以為速度提升了便能戰勝「時間」時,「時間」卻依然不增、不減,如往昔般過。由此可見,「時間」在任何情況下,都展現出其「不變」的特點。
(答案僅供參考,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亦可接受。)
題解
1.此文的第一段屬「引言」,故自成一部分;第二、三段和「真正的霸」的定義有關——「在一定的時間內佔有相當的空間」,先談「空間」,再述「時間」,故可合作同一部分。到了第三部分,則說明了「時間」和「霸主」的關係——縱然是「霸主」,亦敵不過時間的流逝,終成為了時間中的過客,天地間的旅客,故只有他們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旅霸」。
同學在劃分部分(「結構段」)時,宜先概括各「自然段」的「重點」,然後再考量各「重點」間的關係。若其內容、所述時間、場景、主題、作用等,是有相對密切關係的,便可合作同一部分。
2.對於選項①「愛找好處的旅客」,作者在首段的結尾部分已運用「反問」的手法作了明確的否定,故可先排除所有包含選項①的答案,餘下的,就只有選項B、C和D。選項⑦「時間」,它只是使「霸主」成為「旅霸」的原因,其自身並非「旅霸」,故亦可加以排除。
餘下的選項B和C,同時包含了選項②③④,故可肯定這三者都是「旅霸」。那重點便落在選項⑤的「秦始皇」和選項⑥的「漢武帝」。雖然文中用他們跟現今的地產商相比,但同時亦指出了他們之間的相異之處,故作者至此亦未有排除他們屬「霸主」的一員;而且在全文結尾部分,作者甚至明確地指出「以旅霸稱呼秦始皇漢武帝之屬,恰當得多。」可見「秦始皇」和「漢武帝」也是「旅霸」一員,故答案C正確。同學在面對「多項選擇題」時,宜善用「排除法」,即先把一些不合理的答案排除在外,抽絲剝繭。如是,選出正確答案的機會便可大大增加。
3.回答這類長問題時,縱然題目未必都會標明「運用文中內容加以說明」,但同學亦務必使用文本內容為依據,加以論證。否則,很容易會被視為「不完備答案」而導致失分。
文:可洛、嚴聯昆老師 圖:星島圖片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