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人物專訪】林溢欣自立門戶疫市創校 「補習已死」重寫教育新定義

2021.11.29
26402 26402

      接近兩年的疫情,令不少補習社收入大跌,捱不住的,唯有黯然離場。剛於八月底回復自由身的中文科補習名師林溢欣,卻無懼疫情,選擇走出舒適圈,與投資者合辦補習學校,甚至一口氣開設三所分校,以行動表明對行業的信心。林溢欣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辦新校是想在教學之餘,兼任管理角色,並把教育重新定義。他指未來會有多個新嘗試,包括把文言篇章搬上舞台,首個落實劇目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期望透過有趣形式,讓學生願意接觸文言經典。

記者:陳艷玲 攝影:何健勇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將於下月初開校的「凝皓教育」,是林溢欣與創天傳承集團合資開辦的補習社,三所分校均設在鬧市,分別位於太子、九龍灣和銅鑼灣,將提供中一至中六的課程。近日,補習社已展開鋪天蓋地的宣傳,包括在上周一開始,一連三日在報章頭版賣廣告,而且每日設計均不同,首日就提出「補習已死,這是教育」的口號;第二和第三日,就分別介紹各科目的導師陣容,並配上「一往無前」和「破舊立新」的語句,極搶眼球。

校名意義深 闡教育本質

  由補習老師進身為管理層的林溢欣解釋,新學制開始以來,補習行業一路走來盡是風雨,而今時今日的「補習」,需要嶄新氣象及新元素,故他們大膽提出「補習已死」的口號,他坦言「只有推翻過去,才能走出新的方向」;至於「這是教育」這句說話,則意謂將教育散入人群當中,回歸教育的本質。

  事實上,新校命名為「凝皓教育」,加上英文名Defining Education,都有其意思。林溢欣表示,校名有「定義教育、凝聚光明」之意,「所有的光明都源於黑暗,所有的定義都始於革新。最好的教育,不必文字說明,用行動定義。」

「五星星」員工 隨時解疑難

  對林溢欣而言,教育的意義,在不同角色和崗位,都扮演不同功能,其中在老師層面,就需要專業、有效、可以幫助學生,而補習老師亦可以專業,並非只靠演說技巧餬口。為了營造專業的學習環境,及打造新的教育想法,林溢欣聘請老師和職員時,對學歷都有嚴格要求,「即使是校內counter的員工,也是中文科取得『五星星』的過來人,假如同學有中文上的問題,走到櫃台,也有同事幫到他們。」

  現時,林溢欣仍在遵理學校教授最後一年中六課程,而新校「凝皓教育」雖然有中一至中六的課程,但暫不設中六的中文科常規和精讀課程。向來點子多多的他,以往都有很多新想法,例如可把教學搬離課室,但奈何過往未有空間實踐,開辦新校後,林溢欣坦言可慢慢落實,包括把中國文化經典變成舞台劇。「讓很多人覺得悶的文言篇章放上舞台,令它變得有生命。你認為文言文好悶嘛,那麼演出來應不悶了吧?」

好戲人參與 明年初公演

  林溢欣透露,首套搬上舞台的文言篇章劇目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現已邀得Ben Sir、袁富華、還有其他好戲之人參演,他自己則擔任劇本顧問,預計明年二月,一連十場在灣仔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上演。屆時會公開售票,當中設有學生場。他指舞台劇版的《廉頗藺相如列傳》,雖然會用較幽默的手法演繹,但會拿捏好尺度,不會變成喜劇。

  此外,他表示,新校還會開拓小學市場、設計幼兒教材、現正開發在家學習的工具等。談到對未來的期望,林溢欣認為所有的宏願,其實都是從面前很多細小的步伐去完成,「所以我覺得先專注眼前的兩、三步,慢慢就會行出很遠的距離。」

請人如「趕客」 重教學熱誠

 「凝皓教育」是一所綜合型補習學校,會提供不同科目的補習課程,現時有十多位導師,又積極招聘中。

  林溢欣透露,現時的導師,由大學剛畢業至跟他同年畢業的資深導師都有,當中有一位更是他早前策劃的網上節目《補習擂台》的參賽者之一,現時已成為新校的生物科導師。

痛陳弊處 考驗誠意

  在近月招聘導師的過程中,除了申請人的學歷背景外,林溢欣最看重的,就是導師們在面試時,表現出甚麼性格、是否對教育有熱誠,以及是否肯嘗試等。他笑言,曾被人吐糟說他面試導師時,猶如「趕客」。

  「我請人時,專講最差的情況給人聽,這亦是我的風格。」林溢欣指他會跟申請人說,做補習很難收學生、很多收費、很難養家,更有可能要捱窮,因此面試後,會叫申請人回家考慮清楚,如果仍有興趣才找他。「後來真的找我那些人,就是留下來那些。」

  林溢欣認為,聘請導師時,不可用賺錢多少來吸引人加盟,「不可欺騙人,說補習一定搵到錢,會成為下一個林溢欣,現實中未必是這樣。反而知道最差情況,仍肯做的人,就是對教育有熱誠和願意嘗試的人。」

生活教室 學得舒適

  至於新校的設計,他指風格舒適、年輕,亦會放置沙發讓學生休息,甚至連介紹導師的電子屏幕版面,都有Netflix的影子,這些都是有別傳統補習社的模式。林溢欣指,設計上都是從學生角度出發,讓他們不要感到侷促,不會感到只想短暫停留。「新的教育生態,不需要很悶,走出去就見到無數燈箱,而是可以很靚,很生活化。」

入行十年求蛻變 另覓平台展所長

  「做了補習十年,應要做的東西都試過,亦一直有尋求Career Path,因知道教學工作是磨蝕體力和損耗精神,雖然現時仍有心有力,但還可做多少年?所以覺得應有長遠計畫,為未來作打算。」今年三十四歲的林溢欣,十年前在中文大學中文系研究院哲學碩士課程畢業後,即加入遵理學校教中國語文,未幾即成為補習天王,五年前曾被別家補習社以八千五百萬元年薪挖角,但他卻不為所動。

掌管決策 自由度大

  林溢欣坦言,今年八月底跟遵理學校第二紙合約屆滿時,曾期望可參與更多管理層工作,但由於提出後卻未能成功,故最後只能結束十年的賓主關係。「這十年除在教學上得到大家認同,管理的團隊也有四五十人,過往的市場推廣和廣告也是自己創作,故認為日後可參與多些不同崗位,而這些想法,也跟舊校管理層溝通過,但當時得到的答覆,跟實際上給予的有落差。」

  他表示,既然續約談不攏,加上當時又遇上創天傳承集團,有意想跟他合資開辦新補習社,並承諾由他掌管校內決策權,甚至願意在未簽約的情況下,先租地方給他開校,他覺得做法甚具誠意,故最終下定決心往外闖。「計到最壞的情況是怎樣後,就覺得不如出外『博一博』,這也是學習的過程。如果現時不走,再簽五年約,到時差不多四十歲,還是否有Energy試新事物?所以我認為是時候改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