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拆解香港鐵路史

2021.11.18
26396 26396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暑假宋皇臺站通車,大批鐵路粉到場爭相做第一個乘客的畫面?大家可能不能理解這些「鐵粉」對鐵路的狂熱,但交通與民生息息相關,箇中歷史發展絕對是每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應該了解的。今期《S-file》為大家簡述火車「進化」史,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軼事,一探昔日香港舊史。

從蒸汽火車走到電氣化機車

九廣鐵路在1910年開通時,便以蒸汽機作為動力來源的蒸汽機車服務大眾。及至二戰結束,戰時科技躍進,蒸汽機車因效能不及柴油機車,加上容易造成空氣污染,於50年代漸漸消失。而柴油機車,亦稱「內燃機車」,以柴油引擎驅動,51至55號柴油機車為首五架在香港使用的柴油機車,全在澳洲製造。其中51及52號於1955年抵港,並正式投入服務。

隨着新界區新市鎮發展及空氣污染問題,80年代柴油機車與蒸汽機車殊道同歸,漸漸退出現代香港鐵路史。取而代之的是,從外界擷取電力作為動力來源驅動的電氣化機車。1983年7月15日,全綫電氣化完成,漸漸變成現今大家所知的模樣。

兩個鐵路史奇聞

①消失的列車綫

三年零八個月後,政府在粉嶺和合石興建墳場,但由於道路不完善,清明節和重陽節期間異常擠擁,因此政府決定續興建一條鐵路支綫,以便利拜祭人士及運送死者。這條支綫在1951年落成啟用,但因戰後不少葬於和合石的死者與日軍侵佔有關,竟不時有死者會在支綫和車站徘徊來回的傳聞;更有指支綫火車太搖晃,部分屍體(戰後初期資源不足,未必有棺本)會被拋至路軌上,被尾隨火車輾過。這些大多是傳聞,沒有實證。後來,70年代政府開始大力發展北區,包括和合石支綫,因此該支綫在1983年拆掉。

②沒有欄杆的鐵路

昔日,鐵路路軌沒有欄杆,一些牛群會走入路軌,行經的火車會減速,讓牛大哥先走過路軌;小孩們亦會走上路軌玩樂,有些會追趕火車,有些更會將大石拋在路軌上,觀看火車如何應付。因此,後期的火車會有推石器,以推走一些石頭。而當時,一些市民便因擅進路軌而意外被輾斃,後來便加設欄杆。

 

【更多鐵路史與民生關係的分析內容可見11月18日《S-file悅閱歷史》 】

文:陳志華老師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