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回到古代市舶司

2021.11.11
26308 26308

中國現正倡議推行「一帶一路」,當中的「一路」乃是以宋代的海上絲綢之路為基礎,期望將各個相關地區的經濟串連,猶如恢復宋元明歷朝海上貿易的繁榮。事實上,海上絲綢之路是中世紀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最早更可追溯到秦漢,及至宋元時期最為鼎盛。這條海上通道不但促進經濟全球化,更讓不同種族、宗教及文化互相交流及融和。要知道這段歷史,豈只見於史書呢?今期《S-file》就為大家帶來三個一探海上絲綢之路鳳毛麟角的入門方法。

第①站 泉州市舶司遺址

一千年前,如果外國船舶來華貿易,最初接觸的官方機構就是市舶司。市舶司早在唐高宗時已設立,用以管理來華的外國船舶,司署會派員上船驗人驗貨及徵稅;同時也負責為朝廷購買洋貨及接待外國使者的政府部門,簡直是集海關、稅局及物料供應處於一身的機構。過了千多年,本來設立市舶司的廣州、寧波、杭州之遺址俱被埋沒了,只剩下泉州市舶司遺址跨越千年到今天。

這個福建泉州市舶司設立於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是運作了最長久的「海關」,見證了泉州這個「亞洲第一大港口」在宋元明三朝的海上貿易之興衰。元朝時,來華的馬可孛羅在《東方見聞錄》內也有提及:「刺桐港(泉州)是世界最大港之一,大批商人雲集,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像。」雖然它現今隱於小巷之中,但也是中國現存的唯一一個古海關遺址,今年7月25日,這個泉州市舶司遺址亦申請成功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6個世界遺產。

第②站 南海上的兵馬俑

1987年發現、2007年打撈上水的「南海一號」是「2019國家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她是當今在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期、最大、最完整的「三最」沉船。這艘巨型的南宋年間的貨運沉船更獲譽為「海上的兵馬俑」,可見當中的文物罕有度極高,現藏於陽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近年的考察發現了不少珍貴的鐵器、金銀器、漆木器、玉器、錢幣、動植物殘骸等,但最驚人的乃是在船上發掘了約8萬件保存完好的高質瓷器,出自景德鎮、龍泉、德化等多個官窯及民窯,當中更有多款具阿拉伯造型的寬口大瓷碗,是只迎合海外市場的出口專屬貨物。據記載,貨物最遠乃到達古籍所稱的「綠衣大食」,即北非的法蒂瑪王朝(FatimidDynasty)。

而在不容易逃生的「南海一號」下艙內,甚至發現了不少人體殘骸,經DNA測序後,很多可能是受僱於船上的非黃種人為下級水手,可見當時宋代的海上貿易之國的經濟全球化已超越我們的想像。

第③站 多元化桌上遊戲

近年不少遊戲都以中國歷史為背景展開,通過遊戲可讓不熟習該段歷史的玩家投入其中,甚至吸引他們在遊戲結束後發挖更多歷史。常見的取材自三國時代,但原來亦有以海上絲綢之路設置的遊戲,例如桌遊《海上絲路》、《夢想世界3D》等等。

在遊戲中,大家或許扮演航海商人,與市帕司溝通,運用不同經濟策略採購及銷售不同地區的貨物,比如當年常見的香料、琉璃、礦物、絲綢、瓷器與茶葉等等。當然,也有些遊戲不忠於史實,所以大家都要小心選擇!

 

中唐以後,經歷安史之亂的北方經濟頹靡,江南經濟卻急速發展,而且海外貿易需求增加,令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得更快。到宋朝時,國境西北方連接中亞的交通要道上有西夏、回紇與遼國等政權阻隔,令陸路交通與文化交流上極為不便,朝廷更着重海上絲綢之路之發展。

【更多海上絲綢之路分析內容可見11月11日《S-file悅閱歷史》 】

文:馮浩恩老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