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鬼神玩轉歷史

2021.10.28
26224 26224

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在街上「撞鬼」也不必怕,因為這日是萬聖節,很多小朋友及年輕人都會悉心打扮成鬼怪,既驚嚇又愉快地歡度佳節。由於是西方節日,萬聖節比較少見中式鬼怪,但並不代表中國在這方面「遜色」;相反,中國自古以來就流傳大量相關傳說,雖然要不與正史有出入,就是稀奇古怪裝神弄鬼,但或多或少也展現了當時社會歷史的面貌。今期《S-file》介紹的以下三款中式鬼怪,肯定比吸血鬼及狼人更有新意。

①厲鬼復仇

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在街上「撞鬼」也不必怕,因為這日是萬聖節,很多小朋友及年輕人都會悉心打扮成鬼怪,既驚嚇又愉快地歡度佳節。由於是西方節日,萬聖節比較少見中式鬼怪,但並不代表中國在這方面「遜色」;相反,中國自古以來就流傳大量相關傳說,雖然要不與正史有出入,就是稀奇古怪裝神弄鬼,但或多或少也展現了當時社會歷史的面貌。今期《S-file》介紹的以下三款中式鬼怪,肯定比吸血鬼及狼人更有新意。

中國與西方一樣,相傳枉死的人會化為厲鬼復仇,三國時期就有這樣一個傳說:收錄多個民間鬼怪故事的《搜神記》記載,孫策率兵偷襲許昌,並帶着一個名為于吉的道士同行。當時天氣乾旱,士兵須拉着船隻渡江,于吉則坐在船上,身邊還聚集了很多人。孫策不滿于吉受眾人歡迎,責罵他裝神弄鬼及影響士兵。於是孫策命令于吉求雨,如果下雨便放走他,否則處死。結果真的下起大雨,將士都很高興,以為于吉得救,怎料他這時已被孫策殺死。奇怪的是,屍體在第二日早上無故消失。而每當孫策一個人坐着時,總是覺得于吉在身邊,照鏡的時候也會看見于吉,嚇得他大吵大鬧,身上的傷口都爆裂開來,一會兒後就死去了。不過在正史當中,孫策卻是在狩獵途中遇刺,傷重不治,並非在行軍時死亡。究竟于吉的鬼魂有否參與其中,相信只有他們二人才知道真相。

②食人怪獸

有些鬼怪流傳已久,比于吉更有歷史,甚至已深深刻在中國文化之中。《山海經》記錄了一種名為饕餮的怪物,牠有羊身、虎齒、人面及人身,眼睛長在腋下,外表極為醜陋;相傳牠非常貪吃,又會食人。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會刻上饕餮或其他猛獸的頭部,有人認為這反映王權的威嚴,令人望而生畏,甚至是藉此與神靈溝通。

在歷史上,饕餮形象負面,往往會被用來代表貪婪。例如南北朝時期,梁武帝的兩個兒子蕭紀與蕭繹爭奪皇位,蕭紀敗走後被新任皇帝賜姓「饕餮」,以作為懲罰。時至今日,雖然大家都沒有見過饕餮的真身,但可能聽過由此衍生的詞語──形容貪吃鬼的「老饕」及「饕客」。

③學舌怪蟲

相傳應聲蟲棲息於人體內,當宿主說話時,此蟲也會輕聲說出同樣的話,令人非常困擾。古人視應聲蟲為怪病,宋代《遯齋閒覽》記載,有個中年男子體內有應聲蟲,他接受道士建議,誦讀收錄了多種草藥資料的《本草》,讀到「雷丸」時,蟲忽然不說話,於是他服用雷丸,結果成功痊瘉。所謂雷丸,其實是一種可食用的真菌,《本草》認為可用來殺寄生蟲。包括醫學巨著《本草綱目》在內的多部中國古籍,都有提及應聲蟲,但沒有形容其外表;《夷堅志》則有提及一種長約兩寸,像人一樣的怪物,也喜歡於人體內學人說話,似乎是應聲蟲的親戚。

古人普遍迷信,既深信鬼怪存在,也會將生活遇到的大小問題訴諸超自然力量。然而,當迷信充斥於社會,理智就會蕩然無存,往往會爆發人禍。例如清朝末年,山東及河北出現旱災,義和團歸咎於教會觸怒老天爺,鼓動仇外排外情緒,引發「義和團之亂」,大量無辜百姓遇害。二十世紀初,不少知識分子已察覺迷信的可怕,同時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存在弊端,於是主張改用西方文化,促成「新文化運動」。

 

【更多新文化運動議題分析內容可見10月28日《S-file悅閱歷史》 】

文:方俊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