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區懷舊〉蔣英豪
2021.10.26〈西區懷舊〉蔣英豪
(1) 從八歲到十六歲那八年,都住在西區。幾十年來大大小小搬了十六七次家,平均一個地方住不到三年,西區八年,算是長居了。住了那麼久,印象卻不好,離開三十年,還不曾專程回去看過,只除了沿途經過好幾次。
(2) 前幾天心血來潮,趁黃昏有空,驅車到西區訪舊。離開太久,人地生疏,本不該開車去,但那晚是聖誕夜,怕公共車輛擁擠,便選擇了開車。結果在西區白繞了兩三個圈,還是找不到可以停車的地方,爽性把車子停在中區,再擠電車到西區。
(3) 當年家住德輔道西與修打蘭街交界處,這一帶的房子都是戰前蓋的,樓高四層,地面是商店,多賣海味臘味藥材鹹魚,街上洋溢着刺鼻的氣味,特別是鹹魚味,直是中人欲嘔。三十年前,舊樓房陸續拆卸重建,我們也是在那時候搬走的。一別三十年,當年新建的樓房,又已殘舊不堪,大概不久又要面臨拆卸的命運了。附近有好幾幢房子還是三十年前的老模樣,街上店鋪賣的東西,也跟從前分別不大,走進修打蘭街,還嗅得到三十年前藥材麻包袋的氣味。
(4) 過去幾十年這一帶的變化,相對於香港其他地區,算是很少了。在皇后大道西,許多店鋪的門面,歷三十年而未改,使人有走進時光隧道的感覺。這也許是香港最適宜懷舊的地方了。
(5) 在不變裏面仍有許多可察覺的變化。後街的街市沒有了,那股令人皺眉的「街市味」已不復在。對面馬路的「大牌檔」沒有了,那股令人垂涎的沙茶醬與咖啡混合的味道也已消失。高陞戲院也拆掉了,多可惜,這是童年時代寥寥幾個給我們提供娛樂的地方。當時「公餘場」最便宜的票子只要兩毛錢,還可以兄弟兩三人憑一張票入場。當年在這裏看過的一些片子,至今仍有印象。
(6) 從前我家所在的空間,現在是酒樓。香港的酒樓轉換得快,這也不知道是舊居拆卸重建後的第幾家酒樓了。我一來就立定主意要在這裏吃晚飯。找了張桌子,位置該是三十年前生活的空間,坐下來,喝杯茶,細細向內人述說童年時代這裏附近的種種。
我們常說懷舊,似乎是大人的玩意,要帶學生參觀一個地方,然後請他們寫文,懷舊一番,自然是寫不出好作品來。因為他們無舊可懷,再舊的社區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作者卻不同,雖然他曾多次搬家,但住西區的日子最長,要懷舊一番,是比較合理的。
嗅覺描寫昔日記憶
作者說對西區「住了那麼久,印象卻不好」,為甚麼不好呢?作者沒多解釋,我們只能從文中尋找蛛絲馬迹了,例如作者談到當年住在戰前蓋的樓宇,地面是商店,「街上洋溢着刺鼻的氣味,特別是鹹魚味,直是中人欲嘔」,嗅覺的記憶最是叫人難忘的,文中便有三次提及昔日的氣味。
作品的第一、二段和最後一段,以記敍為主,交代西區懷舊的原因和經過,中間的段落集中於描寫,而且匠心鋪排,先寫未變的事物。例如第三段提到「當年新建的樓房」仍在,只是殘舊不堪,而且「有好幾幢房子還是三十年前的老模樣」,賣的東西分別不大,作者還尋着了三十年前藥材麻包袋的氣味。
接着的段落承先啟後,呼應題目,強調西區變化算少,是香港最適宜懷舊的地方,令人有走進時光隧道之感。
記敍抒情童年種種
但變化還是有的,第五段便提到街市、大牌檔和高陞戲院的消失,還有「街市味」和沙茶醬與咖啡混合的味道也不復再。作者再次強調氣味,同時第一段雖說對西區的印象不好,但闊別多年,產生了距離,昔日的不好似不再重要,作者還是憶起了西區可愛的地方,那沙茶醬與咖啡混合是令人垂涎的,而高陞戲院則勾起童年時期的娛樂記憶。
最後,作者回到當年的居所,它卻變成酒樓了。與內人述說童年的種種。這兩個片段除了記敍以外,也抒發了感情,可見作者對在西區生活過的各種事物念念不忘,並加以愛惜。
練習題
1. 作者在第3段運用甚麼描寫手法描寫現在的西區?試舉例加以說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過去幾十年這一帶的變化,相對於香港其他地區,算是很少了。」一段在文章 結構上起了甚麼作用?試加以說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文章最後以在酒樓吃晚飯作結,你認為這合適嗎?試談談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作者運用嗅覺描寫(1分)。例如作者以「三十年前藥材麻包袋的氣味」突出舊區 未有改變。(2分)
2. 承先啟後(1分),一方面呼應上文西區變化較少,是最適宜懷舊的地方(1分); 另一方面則開啟下文對西區變化的描述。(1分)
3. 以下答案只供參考:我認為以此作結合理,因為酒樓的原址就是作者從前的家所 在,讓他可以和太太分享以前生活的種種。其次以酒樓用餐作結也比較輕鬆。(4分)
題解
1. 測考中經常會問及描寫文中的描寫技巧,同學比較傾向回答「直接描寫」或「間接描寫」,但如能判斷相關手法則較精確。
2. 結構問題也常問,同學須記緊相關用語如:「開門見山」、「承先啟後」、「首尾呼應」,同時也必須明確解釋如何承先,如何啟後。
3. 回答此類題型必須了解文章中心思想,並判斷結尾部分的特點能否配合主題表達。以此文章為例,必須抓住「酒樓」有甚麼特點,如酒樓的原址就是作者從前的家所在,於是能配合「懷舊」的主綫,作答才能比較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