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大研究︰翼龍翼根進化出骨骼肌
2021.10.22翼龍是恐龍的近親,也是第一個進化出動力飛行的脊椎動物,但其飛行方法和效能的許多細節仍有待釐清(1)。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古脊椎動物實驗室研究助理教授兼理學院助理院長(電子學習)文嘉棋的最新研究指出,翼龍進化出帶肌肉的翼身連接處以減少飛行阻力,可提高飛行效能(2)。上述研究剛於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發表。
字詞解釋
(1)釐清:整理劃清概念。
(2)效能:效率、效果。
文化知識
中國龍的原型
華夏有歷史記載始,恐龍早已滅絶,然而神話故事中屢屢出現「龍」的身影,相信應該不會是指真正意義上的「恐龍」。因此,不少學者都會研究,到底古人是怎樣理解「龍」這種神話生物。而關於華夏文明下龍的原型,大概分為兩種︰一是以動物為藍本;二是對自然現象神格化(擬人或擬物化形象)而成。
一般談到龍,學界都會提及「蛇」,比如據許慎《說文解字》所載:「龍乃為鱗蟲(水中近於蛇的動物)之長」,又或聞一多於《伏羲考》中提出︰「它(龍圖騰)的主幹部分和基本形態卻是蛇」,因為龍的形體與蛇的最為接近,只是多了獸類的四腳、爪、尾、鱗與鬚。而傳說中亦有蛟龍通過修煉可飛天為龍,而蛟龍的特徵更是接近水蛇的形象,故此不少人推斷龍的神話原型為蛇。
至於自然現象神格化的例子則有龍捲風與雷電,古人認為飛龍升天會風起雲湧,雷鳴不絕耳,而東漢王充在其《論衡.龍虛篇》,則指出所謂龍升天,是人們對雷雨威力之大的敬畏想像出來的:「短書言:『龍無尺木,無以升天。』又曰『升天』,又言『尺木』,謂龍從木中升天也。彼短書之家,世俗之人也,見雷電發時,龍隨而起,當雷電樹木擊之時,龍適與雷電俱在樹木之側,雷電去,龍隨而上,故謂從樹木之中升天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