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從文 展現湘西獨特形態
2021.10.15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著名中國現代作家之中,以描寫故鄉為題材的作者必定會談起沈從文。在同代作家如魯迅、周作人之中,沈從文所寫的故鄉別具一格,他不以大時代歷史為背景來批判愚昧,而是專寫湘西鄉土和下層人民生活,帶出湘西獨特生活面貌的小說。而這些鄉土特質由沈從文在城市中回憶及想像,配合其在城市中痛苦的人生經歷,塑造出悲劇結局。今期《S-file》通過沈從文四個筆下鄉土人物,帶大家認識其文學世界。
小人物故事 揭湘西生活面貌
沈從文作品離不開故鄉湘西,可見他對湘西情有獨鍾。下列四個人物故事帶出湘西人生活面貌之餘,亦能看到當地人生活淳樸、自然、對性不存在禁忌等特質。
《邊城》——淳樸自然風土人情
湘西一個名為茶峒的小山城中,住着船家少女翠翠和她的爺爺老船夫。船總兩兒子天保和儺送以唱山歌方式追求翠翠,天保唱不過弟弟儺送,自愧不如於是決定乘船離開鄉村。老船夫在天保離開前才知道歌聲美妙的人是儺送,怎料天保坐水船時遇上意外淹死
了,儺送因此責怪老船夫和翠翠對求愛不肯定,認為老船夫從中作梗,船總亦不願意翠翠成為媳婦。老船夫得知後非常鬱悶,在雷聲中去世,儺送亦離開鄉村,剩下翠翠一人等待着他歸來。
- 茶峒鎮現今改名為邊城鎮,沈從文以此地作為《邊城》的背景。
〈丈夫〉——貧窮的鄉村
湘西逢年過節,丈夫都會探望妻子,為她們帶來鄉村的東西,而妻子則在花船上做妓女賺錢給家庭。丈夫發現花船上的妻子老七,不論是衣着、還是言行舉止都已經不是當初的妻子,加上妻子在丈夫面前接客,丈夫開始意識到作為丈夫所擁有的權利和尊嚴被剝奪,不忍妻子為金錢而受蹂躪,最後帶妻子回鄉。《丈夫》不只是寫丈夫和老七的故事,而是揭露丈夫代表一群丈夫,他們在過時過節都會到花船探望妻子,並且認為「既不與道德相衝突,也並不違反健康」。
〈蕭蕭〉——童養媳制度
湘西鄉村地方,納童養媳是正常不過的事,十二歲的蕭蕭作為童養媳出嫁給剛斷奶不久的丈夫,十五歲時因抵受不住工人花狗的誘惑而失身,並且懷孕了。膽小的花狗得知後逃離鄉村沒有再回來,而蕭蕭的家人知道後本來商量將蕭蕭沉潭或是發賣,最後蕭蕭還是跟原來的丈夫一同生活,生了花狗的孩子,也跟丈夫生了兒子。〈蕭蕭〉描述童養媳的命運和遭遇,並且以母子平安作為結局,引人思考童養媳制度。
〈神巫之愛〉——迷信
深受人人愛戴及傾慕的神巫愛上了又聾又啞的花帕族姊妹,卻因職責的限制使他一直不敢求愛,因為人們深信神巫便是他們的
救贖,神巫是神聖的人。神巫在花帕族美女走上小道等待神巫時,神巫卻不敢露面,還用蓑衣裹了身體才出門偷偷到花帕族姊妹家。神巫職責壓抑了自己的愛欲,使他不能如正常人一樣得到愛。
城鄉差異引鄉土想像與情感
帶同家人暫住上海
沈從文寫作鄉土小說時並非身處鄉村,而是在上海重新回憶和想像湘西的風土人情。年輕的沈從文由湘西到北京,幾經辛苦踏上文壇,再到文化的中心上海。上海自1843年《南京條約》開埠以來,接納多個省份及外國人士,並帶來多元文化,亦成為新文化運動基地,吸引一群文壇名人及流派,如魯迅、郁達夫等。
他在《從文小說習作選代序》提到:「我實在是個鄉下人,說鄉下人我毫無驕傲,也不在自貶。」上海雖然繁華熱鬧,但出生於鄉村的沈從文仍然覺得自己與城市格格不入,不但是「鄉下仔」與城市人的身分衝突,而且認為文學受金錢支配。
〈致王際真〉是沈從文寫給好友王際真的信件,直接透露他在上海面對的痛苦:
沈從文在信中形容他所處的地方存在着市儈。雖然上海書局林立,有很多刊物及發表機會,他的作品也能夠出現在各個大小書坊的櫃檯上,然而上海是追求效益和功利的城市,即使他成為當地知名又有巨大讀者群的作家,金錢往往操控他的名氣和作品。沈從文為了賺取生活費用養家餬口,只好寫出符合當地人口味的小說或是跟對他有利益的人來往,讓更多人購買,導致創作者難以自由創作。
在如此艱難的生活狀況下,沈從文愈寫愈多鄉土小說,回憶湘西的自然淳厚,建構理想湘西世界,例如〈蕭蕭〉農村童養媳跟丈夫以外的人發生關係並懷孕後,農村的人決定讓蕭蕭繼續正常生活,打造和平的結局;〈丈夫〉中丈夫最後覺醒,明白到妻子不應該繼續當妓女,於是二人一同回鄉生活。
筆下結局隱藏悲劇
不過,小說看似以平淡生活作結局,其實內容隱藏着各種悲劇。《邊城》的翠翠出生之後父母雙亡,她的父母未被承認便發生關係,其父親違背了軍人的規定,於是自盡,其母親生下翠翠後亦自盡,她父母的愛情得不到好結局。而翠翠即使心底裏喜歡儺送,亦不敢表態,最後儺送離開鄉村,她只好每天等候他回來。兩代同樣是愛情悲劇,翠翠和她的母親一樣對愛情只是順其自然,甚至是消極的態度。
〈丈夫〉描寫妻子到花船當妓女,賺取金錢給丈夫。雖然文章表示這只是一盤「生意」,但這生意並不符合現代社會提倡的人倫道德。故事不只是寫一名丈夫和一名妻子的故事,而是整個湘西的丈夫和妻子都有這種陋習。
〈蕭蕭〉則是描寫湘西童養媳及封建社會制度,女性要嫁給還是嬰兒的丈夫,為的是照顧丈夫,把他養大後為他生兒育女,妻子不得做出不忠的行為,否則沉潭,即「浸豬籠」。即使蕭蕭最後逃過一劫,她仍然逃不掉整個歷史文化,仍然要為年輕丈夫生兒
子,當地的小女孩仍然要成為童養媳,揭示和批判封建制度的愚昧。
〈神巫之愛〉的神巫作為人而不被了解,一直被民眾吹捧,卻難以追求心愛的女子,描寫擔任神職的自我壓抑及追求愛情失敗。
沈從文在城市寫下理想的鄉土,同時鄉下又有不能接受的落後;鄉下雖落後,卻擁有城市缺少的淳樸自然人性。他的鄉土小說揭露城鄉衝突,批判當時社會的弊病,同學不妨閱讀他的小說,從中學習寫小說的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