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大夥中學編AI教材 倫理教育列重中之重
2021.10.07人工智能(AI)應用領域日益廣泛,亦帶來侵犯私隱等倫理(1)問題。中文大學與六所中學合作,編寫人工智能教育初中課程教學資源套,涵蓋AI理論、實踐及倫理部分,並把倫理教育列為課程重點,讓學生掌握AI技能之餘,亦反思衍生的道德與資訊倫理議題,明白AI猶如雙刃劍(2),善用可改善生活,否則隨時構成危害。
現時AI教育多集中於大學、研究院等高等學府。中大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意識到中學階段引入AI課程的逼切性,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前年起開展為期三年的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畫,以創建初中適用的AI課程、支援框架及可持續發展的AI教育模式。
字詞解釋
(1)倫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道德準則。
(2)雙刃劍:有利亦有弊。
延伸閱讀
李賀〈高軒過〉
中大近日與中學合作,編寫人工智能教育初中課程教學資源套,讓中學生自初中認識AI技術,不再只是大學才能修讀的課程。唐代年僅七歲的李賀飽讀詩書,年紀輕輕已寫出〈高軒過〉,獲大文豪韓愈和皇甫湜欣賞。
唐代坊間一直傳出七歲小童聰明過人和很會寫詩的說法,他的作品吸引了著名作家韓愈和皇甫湜乘馬車拜訪。韓愈看見李賀時,問他最近看甚麼書,李賀回答的竟是《楚辭》。韓愈再以他跟皇甫湜二人前來拜訪一事作詩題,讓李賀即場寫一首詩。
「華裾織翠青如葱,金環壓轡搖玲瓏。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詩篇開首寫韓愈和皇甫湜二人來訪時的氣派;「云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中。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李賀着墨讚頌二人的名氣和學識;「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最後自比枯草,而把客人比喻為春風,表達李賀的境況和喜悅。李賀即場寫出這首應酬詩,可見他的急才過人,同時能在詩篇發揮情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