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新任校長】鄧肇堅中學新校長袁經恒 積極提升學生三大能力值

2021.09.27
26055 26055

位於灣仔區的聖公會鄧肇堅中學,前校長戴德正剛於上月退休,接任的新校長袁經恒,有廿四年教學經驗,上任前是直資男校聖保羅書院的副校長。正積極融入新環境的袁經恒形容,學生在學業、興趣和品格的表現,就如電腦遊戲常用的能力值,期望學生三大能力都可提升,成為「讀得、玩得、又好品德」的學生。

袁經恒屬於年輕新進校長,雖然只有四十七歲,但教學年資已有廿四年,他曾於將軍澳的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以及中西區的直資名校聖保羅書院任職,主要任教數學和電腦。其中聖保羅書院是他的母校,曾在該校工作長達十五年,離職時的職位是副校長。他表示,投身教育界逾廿載,累積了不同經歷和體驗,亦為自己作好裝備,適逢近年多位校長退休,包括前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校長戴德正,於是想嘗試在不同崗位服務,故毅然寫信求職,最終獲聘。

學校多「寶藏」 軟硬配套足

「我現在仍在學習,如何去做稱職的校長,如何跟同事打拼,以及如何建立良好校園氛圍。」袁經恒認為,學校是人與人相遇的地方,學生在這兒並非只為學習,反而是學習如何與人相處。「這可能跟我的成長有關,我現在有好好的『老死』和舊同學,都是中學階段給我的寶貴禮物。」他指科技發達,想學習,上網已可以,而學校的角色,應是讓不同人走在一起,擦出火花,建立關係。

由於仍在上任初期,袁經恒正努力融入和了解學校,過程中,他發現這所近六十年歷史的學校,有甚多「寶藏」。「學校的設備,我認為『很勁』,並非一般中學的標準。」他說的「寶藏」,包括硬件和軟件,硬件方面,就有兩個壁球場、室內游泳池、設多款器材的健身室、達專業水準的錄音室、校園電視台、放了一座管風琴的小教堂、猶如小型博物館的學校歷史廊等;軟件則包括不同學習計畫、老師對教學的熱誠等,故他期望日後有更多機會,讓公眾認識該校。

直資校做法 活用不照搬

從直資名校轉到津貼中學當校長,袁經恒指不會全套複製直資學校的做法,而是會根據校情,再了解學生的強項和潛能,有機會的話再加以發揮,「像聖公會鄧肇堅中學這類well-established(完善)的學校,再翻箱倒籠,從頭來過是不對的,就像Microsoft的人,到了Apple工作,卻要大家裝Windows,是不可行,而是應先了解,再發掘其可能性。」

不過,袁經恒認為,在直資學校工作的經驗,對新崗位也有幫助。「在舊校經歷過如何處理財政資源,津校也有相似情況。」他指教育局近年給予津校不少津貼和撥款,用於學生作不同發展,然而疫情關係,很多課外活動、遊學計畫都暫停,在累積了一定資源下,應可支持更多學習計畫,而校長的角色,就可協助如何分配資源,「當然老師可能亦早有計畫,知道如何去運用津貼。」

品學兼優外 玩得有承擔

此外,不少直資中學會邀請專業人士,到校辦簡單課程或工作坊,袁經恒認為津校有資源時,亦可以多做,讓學生在中學階段,了解不同行業,學習有關知識,為未來鋪路,「這類在課程以外,跟職業相關的體驗,最重要當然是要好玩,例如模擬駕駛飛機,以及報考相關的證書,如果有財政支持,這兒都可有類近安排,當然還要視乎學校其他計畫,以及學生的興趣。」他補充,學校也可按特色和老師興趣,發展相關項目,以擴闊學生眼界。

談到對學生的期望,袁經恒就以電腦遊戲常用的「能力值」作比喻。「對學生來說,學業、興趣和品格,就是三個能力值,我期望他們在三種能力上,都可大幅提升,不要只集中在打波或讀書,同時亦要知道甚麼是負責任、體諒和尊重等。」他認為,如學生「讀得、玩得、又好品德」,自然會受大家所喜愛。

校長學生零距離 戀愛政治真情對話

「校長識唔識打麻將?」、「幾時初戀?」、「何時信耶穌?」、「你的政治立場?」這些問題,都是來自中六學生對袁經恒的提問。原來,為了增加學生對自己的認識,袁經恒在開學後,即借用宗教課的時間,走入各班的班房,介紹自己之餘,又讓學生有機會向他發問,讓大家互相認識。採訪當日,他剛到了中一及中六的班別,發現兩級學生的問題,方向很不同。

「中六生比較個人,有人情味,亦會表達要求,例如有學生問是否可用校內的升降機;中一生則較認真,除了問背景,也問資訊問題,有學生就問《聖經》是否可信。」袁經恒說入班房前,他會先收集問題,了解學生想向他問甚麼問題,他亦盡量回答。

開心見誠交流看法

對於有學生問其政治立場,袁經恒說根據規定,老師不能宣揚其政治立場,但他會和學生分享一些思考原則,包括理解對方的立場。「我認為可以開心見誠地去談論和表達一些看法,當中不是純粹講對錯,或認為『你錯、我啱』。」

袁經恒認為,當兩人持不同觀點,不妨先理解對方的想法和原因,好過完全拒絕對話,應有胸襟去討論,「你認為別人的想法未必對,但對方真的這樣想,要把別人的看法變成自己一樣,其實也很難。」

移民「音樂椅」 婉拒插班申請

在近年的移民潮下,不少學校都有學生退學,袁經恒指他在八月中上任後,也收過數封退學信,但他指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整體的退學情況不嚴重,開學後也沒有班別特別少人。移民潮下,學校之間產生「音樂椅效應」,袁經恒說他也收過近十個插班申請,但全被他婉拒。

了解真需要 轉校宜三思

「尤其婉拒中一的申請,因不想其他學校有縮班壓力。」袁經恒說加上當時臨近開學,不想有太大變化,所以不處理插班生的申請。

袁經恒表示感謝家長欣賞該校,但他亦跟家長說,不論子女派去哪所學校,先讓他們讀一年,說不定會覺得也不錯。「不要純粹追求學校名氣,如果那所學校幫到子女,其實已足夠。」

對於子女原本在一所中學讀得不錯,家長卻想替他們申請另一所學校的插班時,袁經恒就請家長應考慮清楚。「因學生會很慘,當他們剛建立了一些關係,卻因轉校而分開,希望家長了解子女真正的處境和需要,以及是否過得開心。」

記者︰陳艷玲 攝影︰何健勇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