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樂齡科技展揭幕 倡健康優質生活

2021.09.03
25923 25923

香港人口老化,政府統計處二○一六年作出中期人口統計,推算至二○三六年,六十五歲及以上長者的比例會增至三成一。以「想.創.智齡城市」為主題,第六屆「黃金時代(1)展覽暨高峰會」在八月二十七日於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開幕。

活動由黃金時代基金創辦,以「黃金時代」為題的大型綜合展覽暨高峰會,旨在鼓勵和協助黃金一代,即四十五歲及以上人士過豐盛(2)、健康和優質的生活,受疫情限制,今年的活動首次採用混合模式舉行,綫上綫下同步進行。

字詞解釋

(1)黃金時代︰人生最得意的時期。

(2)豐盛︰豐富而繁盛。

文化知識

尊老敬長

現今常以「樂齡」、「智齡」來指稱老年或老人,以「樂」代「老」,凸顯年老是安樂、快活的年齡。中國自古有敬老尊賢的傳統,孔子在《禮記》提到,過去在虞、夏、殷、周這些盛世王朝,由於對老年人十分尊敬,並由天子帶頭做起,社會得以形成敬老風尚。

古代的老年人年歲愈高愈受社會敬重,例如《禮記.王制》所記載「杖家」、「杖鄉」、「杖朝」等便是一種尊老禮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大意是說五十歲後,長者可拄枴杖於家;六十歲後,可拄枴杖於鄉;七十歲後,可拄枴杖於國都;八十歲後,可拄枴杖上朝;九十歲後,天子若有事詢問,就要派人到家裏來請教,還要帶上好吃的食物。

孔子在《禮記.曲禮》中還有提到許多尊老的禮節,例如「恆言不稱老」,不在老人面前說自己老了,是對老人的尊重;「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當跟隨尊長外出,不要與馬路對面的人打招呼;若在路上遇到老年人,則不論乘車還是騎馬,包括侍從人員都要避讓等等。年老在古代非但不是社會忌諱,反而是一種受人尊重的身分,所以古人會在姓氏後頭加上老字,以示對長輩的尊稱,而「長者」一詞,本來亦是對老人的敬稱,專指有德行及受尊敬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