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教局「切割」教協 終止工作關係

2021.08.05
25830 25830

創會四十八年的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繼日前遭新華社及《人民日報》斥責為必須剷除(1)的「毒瘤」後,再被教育局宣布全面終止工作關係,不再視為教育專業團體、不承認教協的教師專業課程;考慮終止教協代表在各諮詢組織的任期,會長馮偉華擔任教育統籌委員會成員恐被「DQ」。

教協回應指,對當局拒絕來往失望和遺憾,會繼續作為教師工會。現時教協會長馮偉華,與教育研究部主任張往,分別代表教協,擔任教育統籌委員會及教育人員專業操守(2)議會成員。

字詞解釋

(1)剷除︰除去、消滅乾淨。

(2)操守︰端正的品德和行為。

成語學習

涇渭分明

教育局宣布全面終止與教協的工作關係,認為該會的言論和行徑與教育專業不符,有違教育宗旨,因此不再視教協為教育專業團體,表明了涇渭分明的立場。

「涇渭分明」這成語出自《詩經.邶風.穀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涇」、「渭」指的分別是涇水和渭水。渭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渭源,經陝西流入黃河;至於涇水則是渭河的支流,發源於寧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縣船張村相會。古人認為涇水濁而渭水清,但當涇水流入渭水時,清濁不混。唐代詩人杜甫在〈秋雨歎〉中有「濁涇清渭何當分」的詩句,大概便成為後來成語「涇渭分明」的雛型。

不過有趣的是,自古對於涇渭兩河的清濁,有不同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譚嗣同對此曾作仔細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會隨季節時序而改變,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冬春二水皆清,合流處亦隨時清濁……豈可據為常清濁哉?」所以涇水和渭水的清、濁,並沒有一定,而是隨着季節以及兩河水位的上升或乾枯而有所變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