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屯馬綫開通 帶旺食肆生意暴增六成

2021.06.29
25682 25682

港鐵屯馬綫昨日全綫通車,宋皇臺站和土瓜灣站兩個新車站正式投入服務,港鐵安排特別班於清晨五時五十分在宋皇臺站開出,吸引逾百名鐵路迷排隊等候,亦有不少市民特意到宋皇臺站欣賞文物展覽,輪候時間一度逾半小時。宋皇臺站D出入口早於清晨五時十五分開放,在場守候的鐵路迷蜂擁而入(1),情況相當熱鬧。

屯馬綫貫通(2)新界東西,是全港最長的鐵路綫,全長達五十六公里,從東面烏溪沙站至西面屯門站共二十七個車站,其中六個為轉綫站。受惠於新綫開通,有餐廳負責人指昨日生意額增加兩至三成,亦有食肆聲稱大增六成,但憂心業主會因而加租。

字詞解釋

(1)蜂擁而入:形容人多而擁擠,像蜂群聚在一起。

(2)貫通:連接;亦可延伸為全面透徹地領會、深切知曉知識與義理。

語文知識

「通車」與「開通」

屯馬綫星期日「通車」,除了方便附近地區市民外,也有十歲的小朋友指,屯馬綫在他出生時已經慢慢興建,對於新鐵路終於「開通」感到興奮。語言約定俗成,隨時代而變化,但原來「開通」及「通車」一詞自古各有既定用法。

《禮記.月令》:「開通道路,毋有障塞。」「開通」本指排除障礙物,即道路阻塞,後來經開導而暢通。因此,現代也引申開通民智、思想,開導而使之廣博通達的用法,亦形容人思想不守舊,比如《東周列國志》第三七回:「夫導我以仁義,使我肺腑開通者,此受上賞。」

至於「通車」,往往指涉道路可開始行車的動作,當然要道路無阻才可通行,但本來並無疏導之意。比如宋代歐陽修〈懷嵩樓晚飲示徐無黨無逸〉:「滁山不通車, 滁水不通舟。」清代梅曾亮〈江亭消夏記〉:「地當南城西,故為水會,今則四達皆通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