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瞻高頻恒常議題:社區墟市發展
2021.06.23「識」者生存
近年,不少公屋轄下的商場都被私人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領展管理,大部分小商戶都指租金高昂,變相令市民日常生活百上加斤。有居住在天水圍的市民表示,區內不少商場都屬領展管理,店鋪多是大型連鎖企業,居民購物的選擇愈來愈少。因此,不少區內市民都希望政府推動墟市的發展。下文將從民生、社會及文化方面分析社區墟市與生活質素的關連。
民生:減輕基層市民生活負擔
房委會早年將旗下多個屋邨商場賣給私人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領展管理,但領展屬上市公司,所以每個商業決定都以股東利益為大前提。自領展接管多個屋邨商場後,便積極通過翻新商場及停車場藉以提高旗下業務的資產租值,所以,時下不少屋邨商場的租金高昂,並由不少大型連鎖企業進駐,加重居於屋邨的基層民眾負擔,生活質素大受影響。
打破企業壟斷 增購物選擇
因此,有聲音指發展社區墟市有助打破大型連鎖企業壟斷的局面,能夠為區內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消費選擇,可購買到價廉物美的貨品。例如:不少天水圍區居民表示,區內多個商場都屬於領展管理,令不少中小型以至家庭式經營的小店都因為租金高昂而結業,取而代之是連鎖企業,如百佳、惠康、萬寧、屈臣氏等等……區內居民都希望通過發展墟市,給予他們更多購物的選擇,尤其在民生層面,從而改善生活的滿意度。在近年通脹的環境下,不少基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社區墟市更見重要性。
社會:提供創業空間
由於本港經濟發展成熟,一直依靠四大支柱產業(金融業、旅遊業、貿易及物流業、專業服務業),但值得留意的是,現時不少上層管理職級大多由上一代擔任,社會缺乏足夠空間讓新一代向上流動,令不少青年增創業意欲,但往往因本港的商業店鋪租金高昂而卻步。所以,通過發展社區墟市,有助以一個較為廉價的租金提供適切的場地予有意創業的市民甚至青年,始終社區墟市大多是地區組織協助籌備及營運,涉及的場租及經營成本遠較商場以至街鋪為低。
創業門檻低 展現創意才華
早前觀塘區曾舉辦社區墟市,吸引不少有意創業的市民在墟市內設置攤檔小試牛刀,甚至給予他們機會在社區墟市中展現個人才華,售賣林林總總的特色物品。可見社區墟市為不少港人尤其是青年提供一個門檻較低的創業機會,可通過自身的創意及努力尋找發展空間,甚至向上流動。同時,社區墟市亦為市民提供多一個消閒購物的地方,有助提高港人的生活質素。
文化:推動區內種族共融
文化是建構各人身分認同的重要元素之一。不少港人認為本土文化例如:膠鴨仔、舊中環天星碼頭等都是港人的集體回憶。隨着社會發展,港人已經步入後物質主義,着意文化產物的傳承。但值得留意的是,隨着近年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不少本地文化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而面臨被淡化的危機,所以須要積極捍衞本土文化。
推廣本土特色商品 傳承文化
通過發展社區墟市,有助市民重拾昔日的本土情懷及集體回憶,皆因社區墟市所售賣的貨品,如手寫小巴牌手工藝品、街頭美食狗仔粉、缽仔糕、大菜糕等等,一般都別具本土特色。以上種種都能令一些具有本土傳統歷史的文化得以傳承,有助增加港人在文化上的滿意度,甚至建構港人的身分認同感。
與此同時,近年不少社區墟市都特意加入多元文化的元素,藉以迎合區內的少數族裔,例如:早前葵青區的社區墟市便結合南亞文化,成功吸引不少區內南亞裔人士到訪,從而增加墟市的跨文化氣息。這反映社區墟市不但有助捍衞本土文化,同時亦有助推動區內的種族共融。可見,社區墟市對提高港人的文化生活素質的重要性。
載自2021年6月23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