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瞻高頻恒常議題:公平貿易
2021.06.09「識」者生存
根據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公平貿易通過建立產品認證及標籤制度來識別產品,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對發展中國家的小農收購價、完善勞工福利等等……近年亦多了一些企業開始重視公平貿易。然而,值得大家深思的是,究竟公平貿易能否有效減少對小農的剝削?下文將從正、反角度雙向分析。
理念:保障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及工人權益
公平貿易旨在通過公平協商、互相尊重及高透明度的基礎上進行貿易,藉以保障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及工人權益。近年在國際性非政府組織的推動下,通過建立產品認證及標籤制度,讓消費者識別公平貿易的產品,藉以令發展中國家的小農得到合理的薪金回報、安全的工作環境,最終促進全球公義。
扭轉企業營運模式 助小農改善生活
凡此種種都反映,公平貿易源於主流的自由貿易衍生的不公所致,因而令發展中國家的小農受到跨國企業的剝削,礙於小農欠缺話語權,因而只能得到不合理的薪金回報;另一方面,他們又未能得到完善的勞工福利來保障基本生活質素。
因此,通過公平貿易的倡議,相信可以在計畫的原旨及理念下,令外界得悉小農的困境,藉以改善發展中國家小農的生活質素。所以,近年愈來愈多跨國企業,例如星巴克,早在2000年開始購買公平貿易的咖啡豆,藉以扭轉傳統貿易傾斜於中間人,以及跨國企業着重利益的模式。
公平貿易通過合作社及相關組織的協助,令發展中國家小農的權益進一步受到保障。這反映公平貿易有助減少這些小農被買家壓價的機會,讓他們辛勤工作可以獲得合理的收入,繼而有助改善他們及其家人的生活。
落實細節:徒具形式塑造形象
公平貿易雖然旨在改善發展中國家小農的生計及促進全球公義,但綜觀近年全球各地民眾對公平貿易的概念認知不高,據有關統計顯示,近年全球各地有近七成人不了解公平貿易,更遑論在日常生活上購買公平貿易的產品。
衝擊自由貿易主張
此外,不少人質疑公平貿易對協助改善發展中國家農民及工人的成效。皆因對於一部分經濟學者而言,公平貿易的理念是衝擊着自由貿易的主張,因為公平貿易主張為農民及工人提供適切的保障,這等同增加不少企業的經營成本;加上對於消費者而言,公平貿易的產品價格往往偏高,因而窒礙他們的購買意欲。
公平貿易恐成口號
同時,亦有說近年公平貿易被一些大型連鎖企業「騎劫」,作為標榜良心企業的方法之一;但實際上,不少連鎖企業只為了塑造企業的正面形象,因而只是表面上表示支持公平貿易,行動上仍然以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為前提,剝削勞工、小農的新聞屢見不鮮。
凡此種種都反映公平貿易不但無顯著改善小農生活,反而淪為徒具形式的口號;當中尤其以一些發展中國家受剝削為甚,可以推算,公平貿易推行多年,至今都無助改善全球不公現象。
載自2021年6月9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