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天傳三代 廣州飲茶群組擴大
2021.05.31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網站通報,內地二十七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七宗,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廣東省新增本土無症狀感染五宗,包括廣州三宗,深圳和佛山各一宗。涉及印度變種病毒株(1)的廣州荔灣區「飲茶群組」擴大,至少有十一人染疫(2),六天內傳了三代。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周斌指出,本次廣州疫情和以往疫情最大的不同是,病毒傳播速度非常快,傳播力很強。
字詞解釋
(1)病毒株︰對病毒進行實驗需要培養的病毒原生體。
(2)疫︰流行性或急性傳染病的總稱。
文化知識
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從神農氏發現茶的用途開始,由種茶到飲茶的茶文化,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歷史。茶在今天可說十分平常,但這種植物在古代並不是一開始就寫作「茶」。
茶這種植物,古代稱為「苦荼」,最初是一種解毒之藥,據《神農本草》曰︰「神農嘗百草以療疾,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至於最早有明確茶名意義的記載則見於《爾雅》云︰「檟,苦荼。」西晉郭璞《爾雅注》說這種植物,「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蜀人名之苦荼。」可見「荼」是「茶」的早期寫法,如《春秋》中的「齊荼」、《漢志》中的「荼陵」等。
根據史料,「茶」字從漢代開始出現,在《漢印韻合編》中的「荼」字形,有近似「茶」的寫法,但尚未轉入「茶」音。如《漢書.年表》中的「荼陵」,唐人顏師古註︰「荼音塗」。由「荼」字讀音轉為「茶」字讀者,始見於《漢書.地理誌》中記載的「荼陵」(即今湖南省茶陵古稱),顏師古註此地的「荼」字讀音是「音戈奢反,又音丈加反。」
南宋文人魏了翁認為,「惟自陸羽《茶經》、盧仝《茶歌》、趙贊『茶禁』以後,則遂易荼為茶,其字從草、從人、從木。」清代訓詁家郝德懿在《爾雅義疏》中更認為今竹的「茶」字由陸羽所確立︰「至唐代陸羽著《茶經》,始減一畫作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