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狀元尖子拍片Vlog #9】-歷史、地理
2021.04.29中學文憑試上周已開考,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為了讓應屆考生掌握過來人的經驗,《星島教育》推出「狀元尖子VLOG 同你備戰DSE」系列,邀請各科考獲5**的狀元及尖子,拍片親述備戰竅門。歷史科和地理科分別於五月六日及五月八日開考,二○一九年畢業於聖保羅書院的周正賢,以及去年畢業於英華書院的林思行,今日會為考生提供應試要訣。(之九)
歷史常現比較題
二○一九年畢業於聖保羅書院的周正賢,現時就讀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政治及法學)及法學士二年級,當年在歷史科考獲5**佳績的周正賢,在此分享應考心得。他表示,歷史科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資料題(DBQ, data-based questions),首先是時間分配,注意每題的作答時間要平均分布,先做較容易的Part A及Part B,拿取一定分數,到Part C時,與其花太多時間去構思例子,不如先完成後面題目,完成整份卷後若有時間,再補回相關例子;因此,每做完一題,最好先預留一頁或幾行,那麼之後就會有空位加上例子或論點。
操卷熟習要求 字眼透露玄機
其次,閱讀漫畫或文字等資料時,要特別注意除了細閱這些文字或圖畫,還應小心不要錯過資料的出處、地點、年份等提示。這些提示都是重要的綫索,尤其當看不明白漫畫時,或可從這些出處或時間來推測整篇文章的脈絡。
最後,就是雖然歷史科有很多課題,但DBQ是甚麼課題都有機會問到的,因此同學不能只選擇一些課題精讀來「tip題」,而應在每個課題,例如國際合作等,記熟數個例子,即使是較冷門的課題亦不宜兩手空空不作準備。
來到第二部分關於essay長題目,周正賢表示,首先要看清楚題目字眼,同學必須精準拆解才可避免離題,因為有些字眼不時會暗示特定題目要求,例如turning point(轉捩點)不只是說事件經過,還要指出前後狀態的不同及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又例如問及一件事是否主要(primarily)由某個因素造成,即暗示要與其他因素作比較。同學要多看舊試題,才可熟習題目要求,知道哪些字眼會經常出現。
其次,針對愈來愈常見的比較型題目,要求考生比較兩個改革的影響程度或比較不同因素的程度等,同學必須練好不同比較方法,例如做練習時不妨預先構思一些熱門因素或事件的比較點,例如覆蓋度、直接/間接等,以減省臨場考試的思考時間。
地理不宜選FBQ
去年畢業於英華書院的林思行,現時就讀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一年級,他去年地理科考獲5**,在此分享心得。Paper 1有FBQ(Fieldwork-based questions)、DBQ及essay三個部分,同學今年可以不選FBQ,只做兩個DBQ就可以,林思行十分建議這樣做,原因有二︰一、歷屆考生作答FBQ的平均得分都比DBQ低,可預計作答FBQ比DBQ較難拿取高分;二、FBQ作為一個新topic,缺乏考評局的資源以作練習,因此林思行不建議選答FBQ。
論點勿靠背誦 配合資料作答
至於DBQ,有兩件事情要注意。首先,操熟所有文憑試歷屆試題,尤其是physical geography,因為physical geography經常「翻炒」歷屆試題,一份試卷裏甚至超過一半題目是以前問過的,例如C7 Global Warming,歷年多次問及greenhouse effect的機制,所以操練歷屆試題時,同學要多花工夫溫習經常「翻炒」的部分,並熟讀marking中的關鍵字;而Global Warming出現在今年DBQ的機會相對較大,因此同學要多加留意。
再者,同學須掌握last question,即每題DBQ的最後一條分題的答題技巧。以往的題目,尤其是二○一四年之前,同學可以單靠背誦便可處理last question,但由二○一八年開始,last question的改卷模式出現了變化,考評局十分重視同學能否運用資料的提示來建構論點。例如二○一九年C1 Opportunity and Risk,題目問warning system(預警系統)能否有效減低death toll,同學就不能提出課文常見論點,如lack of capital、lack of technology等,因為資料未能證明這些論點。反之,同學應按已有知識,即預警系統之目的(如提示人們要疏散到安全區域),配合資料提示(地震與海嘯的發生時間),提出兩者相隔時間短,居民沒有時間疏散,因此warning system成效不大的論點。
最後到essay部分,同樣需要操練歷屆試題。這些歷屆試題,尤其是first part經常「翻炒」,因此同學宜先就這些題目準備論點和例子。以C6 Tropical Rainforest為例,PP、二○一七年、二○一九年試題都問到nutrient cycle的特徵和process,因此熟讀past papers十分有用。針對second part,同學應掌握不同題型要求,如果作答relative importance、evaluate effectiveness、role,須知道哪類題目需要正反討論。
撮要整理: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