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苗認受性存疑 「護照」在手 重獲「自由」?
2021.04.28封面專題
公共衞生+全球化+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一年多,隨着疫苗的面世,人們對重啟正式生活重燃希望,更憧憬憑藉已接種疫苗的記錄作為「疫苗護照」,再次出境外遊;然而,是否「疫苗護照」在手就可世界通行?現在仍是問號!因從其引申出的私隱、認受性和公平性都具爭議,各地有不同意見。究竟世界能否在這議題上攜手合作?
觀點與角度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我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手機內的「智方便」下載2019冠狀病毒電子針卡,作為日後出行或獲豁免防疫限制的證明,雖然一套全球性的「疫苗護照」系統尚未出現,但也可以反映接種疫苗是走出疫情、恢復正常活動的最有效方法。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用檢測作為通行標準,會忽略潛伏期的風險,但疫苗就不同,只要有接種,無論在返港還是外遊期間,接種者感染的風險都會大幅降低。
世界衞生組織:富有國家與貧窮國家之間的疫苗接種率差距不斷擴大,是一種全球性的「道德惡行」。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醫生:「疫苗護照」須由兩地政府進行商討,牽涉到國家的邦交,以及地區之間的關係,這才是能否互認的基礎,而非完全取決於衞生部門的認證。
英國1,250名教會領袖致首相的公開信:不要使用疫苗護照,這是英國史上最危險政策,會造成「醫學上的種族隔離」,將終結英國的民主。
「疫苗護照」推行現況與爭議
「疫苗護照」不是一個構思,因不少國家已經展開行動,甚至推行;根據各地的做法,同學宜以一廣義的角度去理解,就是作為在國內和出境通行的憑證——可以是一紙證明,或一個手機應用程式,記錄人們接種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的資料,甚至有其檢測結果。
同學在了解這個課題前,先看看各地的做法:
現況
各地施行準則不一
從表列資料所見,不少國家都設有「疫苗護照」或類似的計畫,但又並非全球國家都有一致行動和安排,正因如此產生出爭議,亦因爭議,未能一致,兩者互為因果。
爭議1
私隱
「疫苗護照」持有人的個人資料如接種疫苗情況,甚至是否新冠肺炎病毒的康復者,有人認為容易令其私隱被他人讀取,很不安心。
美國白宮發言人明確說出,官方不會推行「疫苗護照」,不會有「聯邦疫苗資料庫」,亦不會有「聯邦級別強制要求所有人獲取單一疫苗認證」,因為美國重視國人私隱和權利得到應有的保障。因此當地一些州份,例如佛羅里達州,宣布任何公共場所都不應要求民眾出示疫苗證明。
引申問題:美國是全球大國,國民出入境人次都十分高,但卻無官方認可的「疫苗護照」,實在不予民方便;當世界漸有限度解封,接受接種疫苗人士出入境時,美國人出外或會遇到困難。
爭議2
認受性
推行或計畫設置「疫苗護照」的國家雖然不少,但各地認可的疫苗種類卻有不同,這無疑大大降低「疫苗護照」作為出境證明的功能。舉例,中國的「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只記錄中國製疫苗的接種記錄,而歐盟國家卻不認可中國製的疫苗。
引申問題:同樣情況也發生在俄羅斯製的疫苗上。這樣子,所謂令世界重啟正常生活,其實是有限度的重啟,須要國與國之間進行商討,講的是外交關係,而非衞生部門之間的認證,更有機會牽涉到政治爭拗。
爭議3
公平性
注射了疫苗,獲得「疫苗護照」,生活有機會重獲「自由」,如出入各種場所,甚至出入境都方便得多。同學清楚大前提是甚麼嗎?就是要有足夠疫苗,讓有意接種的人都可以獲得機會。偏偏疫苗供應在全球的分配並不平均。
由多個國際人權和慈善組織組成的「人民疫苗聯盟」指出,富有國家囤積疫苗,數量足夠令他們的國民每人接種三次。據統計,截至三月中旬,佔全球總人口百分之九的貧窮國家,僅有百分之零點一人口接種了疫苗;佔全球總人口百分之十六的富有國家,接種率達百分之五十八。
除了貧窮地區缺乏資源購入足夠疫苗,一些人因為健康問題不宜接種,還有兒童和幼童,都會因沒有接種疫苗而無相關憑證。
引申問題:因為無法接種疫苗而取不到「疫苗護照」,就不能像其他取得「疫苗護照」的人般可隨意出入公眾場所,或出入境不用隔離,造成不公平現象。
目前,尚且有國際組織協助貧窮地區的人獲得所需的疫苗;但對於因健康或年紀問題無法接受疫苗注射的人,就難以解決,所以大家要想想「疫苗護照」以外的方法!
Mindmap:「疫苗護照」推行爭議與原因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樂施會新聞稿
根據蓋茨基金會早前推算,去年全球10大藥廠的利潤合共達890億美元。而為全球37億貧窮人口採購和運送疫苗的費用只需要250億美元。國際樂施會署理總幹事維拉(Jose Maria Vera)表示:「要讓37億貧窮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只需要不多於全球10大藥廠4個月利潤的款額,我們應盡力確保所有人都能夠獲得免費疫苗注射。」他續指︰「我們應按需要,分配新冠肺炎疫苗和試劑,而不是用競投方式達致價高者得。我們需要安全、豁免專利的疫苗、試劑及治療方法,為全球大量生產和複製藥物締造有利的環境,並確保分配方法透明和公正。」
資料來源:樂施會網頁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A的圖表,傳遞了甚麼的訊息?(4分)
2.參考資料B及就你所知,全球疫苗該怎樣分配?有哪些好處和困難?你有甚麼提議?(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高收入的富裕國家能購入的疫苗數量是中或低收入國的三倍以上;形成了全球疫苗分布不均,也出現健康不公平的現象。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建議:樂施會認為要按需要分配,而不是價高者得,即有金錢有疫苗。按需要分配當然是最能滿足不同地方的需求,不過誰能決定一處地方的真正需求?這方面會有難度。舉例,在富裕國家,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愛出遊,他們在此前須要接種疫苗,亦認為這是基本需求。相對較可取的做法,可以是按人口比例分配,或者確保做到高危群組如醫護、長者等有疫苗保護。)
學習工具
疫苗護照 議題摘要
議題本質
新冠肺炎病毒事件發展至今,屬於見到𥌓光的階段,人們冀望藉接種疫苗並獲得證明來恢復「自由」,可以在國內外往來暢通無阻。不過,「疫苗護照」一方面帶來方便,另一方面卻衝擊着人類關注的大議題和既有價值觀——私隱和公平,值得同學深思當中的爭議點和引申出的問題。
議題相關單元
公共衞生
全球化
今日香港
現代中國
持份者
‧世界衞生組織
‧各地政府
‧富裕地區人民
‧貧窮地區人民
‧旅遊業界
‧疫苗製造商
相關概念
健康不公平 Health inequity
人人擁有健康長壽的機會均等,就是健康公平,亦應該是人的一種權利。現實是世界各地在社會、經濟和制度上都不一樣,人們難以享有健康平等的機會。舉例貧窮地區的小孩,活不過五歲的機率比城市小孩高,這就是現實中的健康不公平現象。為了維護這份公義,國際社會都認同在公共衞生政策上,要先照顧社會的弱勢社群。
關鍵詞
‧私隱 Privacy
‧認受性 Acceptability
‧歧視 Discrimination
‧貧富懸殊 Disparity
‧感染 Infection
‧解封 Lift the Lockdown
‧隔離 Quarantine
參考資料
‧「中國和歐盟推行疫苗護照」
《亞洲周刊》2021年12期
‧疫苗護照誘因大?以色列接種率破50%,全球最快解封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953
載自2021年4月28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