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師教路#2】林溢欣拆解中文科攻略 三卷妙答「摘星」無難度
2021.04.26中學文憑試中文科本周四及周五開考,遵理學校碩士級中文名師林溢欣早前為《星島教育》開Live,為今屆考生提供中文科三卷的「入五」(五級成績),甚至「摘星」攻略,他指卷一必攻範文,當中從未考過的〈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值得重點出擊。卷二寫作要取高分,文章就必須扣題和有個人見解等,並建議考生可外出走走,尋找創作靈感。至於卷三綜合卷,則須留意「見解論證」的推論過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為減輕今屆考生的考試壓力,考評局為多個科目進行「瘦身」。被稱為「死亡之卷」的中文科,卷四口試今年繼續取消,其餘三卷的成績比重均有所調整,其中卷一閱讀能力,就由百分之二十四,增加至百分之三十二。林溢欣認為,如果中文根基差的同學,最後階段必定主攻範文,因這部分有付出,就較易有回報。
按次序溫習勿「貼題」
今年卷一甲部考核的範文,由十二篇減至十篇,林溢欣認為這改動下,同學應感到頗輕鬆,難再找藉口「貼題」溫習,「我認為應留意溫習範文的次序問題,而不是盤算哪些範文可以剔走。當中完全無考過的範文,可最先溫習,再順序溫習其他。」他表示,去年長、短題目曾考過的範文,同學也不能忽略,但可遲些才溫習,因有關範文仍有機會在字訓出現,而這情況的確也曾試過。
不過,林溢欣亦提供了一些相對熱門的範文篇章,可供同學參考,其中〈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從未考過,值得多投放時間。「『詞三首』也是重點,〈聲聲慢〉未見過,蘇軾的〈念奴嬌〉雖然考過,但已經是很久遠之前,所以都要溫習。」
盡量全背 掌握手法
至於如何溫習範文,林溢欣就提供了他當年的溫習方法。「考試有幾種題型都頗固定,其中字訓一定考。我以前會把課文打印出來,並問自己︰是否每個字都說得出和寫得出其字訓解釋?寫完後再問自己能否摘錄原文?」他指,除非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之類的長文,其他課文都必須背誦。
「有一年考過荀子的〈勸學〉(節錄),當時題目表面不是要求考生摘錄原文,但其實考生要用自己的文句,把原文翻譯變成答案,所以跟背誦無分別。」林溢欣指曾有同學問可否只背誦白話文解釋,但他認為,白話文解釋其實更長,原文反而更易背誦,因範文的句子,很多已押韻,有助背誦。
此外,同學還要掌握每篇範文的段落大意、情節和寫作手法。「例如文章用了反襯、對比、直接描寫或間接描寫等。舉例從『負荊請罪』,凸顯藺相如甚麼樣的性格。除此之外,整篇課文還凸顯他甚麼性格、用甚麼寫作手法凸顯等,同學都要準備。」
分段應留意「事和情」
至於乙部的課外閱讀篇章中,白話文部分,就常要求考生就篇章段落大意分段,究竟如何才分得準確?林溢欣指,同學常以時間分段,但這並非標準的分段方法,反而應留意「事和情」。
「一件完整的事情和情感,事和情很難完全割裂。」林溢欣舉例,他一天內有三個行程,分別是早上吃早餐,中午和家人午餐,晚上和同事晚餐。同學或會以時間分段,但時間並非割裂段落大意的標準。「我可以在說完三件事後,就說我三餐都很快樂,心滿意足,於是,這三件事加起來的感受,就是一個部分。」他提醒學生不要看到日子,就盲目分段,「記住完整的事加情,才是一個完整的部分。」
別犯低級錯誤 深入社區取材
卷二為「寫作能力」,考生可在三個作文題目中,揀選一題作答。林溢欣指同學收到題目後,應先問自己擅長寫哪條題目,再想文章可寫甚麼內容,然後用十分鐘寫大綱,別急於下筆。
擇「擅」選題 字數勿少
「三條作文題目,第一條多為記敍描寫抒情文;第三條統稱議論文;第二條的考法比較開放,既可作議論文寫,亦可作記敍描寫抒情文寫。換言之,每人都有兩條揀,因第二條是百搭的。」林溢欣認為,同學考試前其實都知道自己擅長哪類文章,如果揀議論文,就要先留意題目的關鍵字,以及列舉甚麼論點、例子等;如果揀記敍描寫抒情文,就須有起、承、轉、合。
寫作卷要求考生的文章,字數不得少於六百五十字,然而,寫多少字才最好?林溢欣透露該校曾做一個有趣統計,可讓同學作參考。「我們把每年取得5**考生的文章,透過電腦輸入,得出平均字數為一千六百字。」
他坦言自己心目中的數字是更多,原因是他質疑過短的文章,能否有足夠篇幅鋪排情感?如果寫議論文,論點能否有深度?所以建議同學的作品不能太短。
事實上,林溢欣認為要在寫作卷摘星不難,「我有時跟同學說,取得5*易過取第二級。」他指看過取5**考生的文章,有病句、有錯別字、結構不嚴謹,不少更是文句不通,故他認為近年寫作卷的要求和考生水準也下跌,因此他提醒同學,別犯低級錯誤,包括離題和文體錯誤,並對題目深入探討及加入個人見解,「文筆正常的考生,取第5級或5*的難度不大。」
林溢欣指他常跟同學分享一篇取得5**考生的文章,題目來自二○一五年寫作卷的其中一題〈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那篇文章文句不通,同學都猜該篇文章只取得第2或第3級,但其實是5**,反映有時文章扣題扣得緊,可能已足夠。」他分析,該篇文章能突圍而出,是因考生有比較意識,比較了有手提電話和沒有手提電話的日子,而當年甚少考生做到這點,故能順利摘星。
扣題要緊 寫好大綱
寫記敍描寫抒情文,最後的昇華部分,能把文章提升至另一層次,因此同學不容忽略。「最後的昇華、發揮和領會,一定要跟題目內的關鍵字有關,用這些字做闡述。」林溢欣舉例,如題目是〈悔不當初的事情〉,昇華的部分,就必須以「悔不當初」去發揮,例如為甚麼悔不當初、或悔不當初的價值等,考生可選其中一個角度寫。
至於如何做到扣題?林溢欣就指可在寫大綱時,分析每段的作用和意思。「每一段都應有自己的價值,同學寫大綱時,要問自己︰是否那一段抽走都無問題?如果有,即代表這段易離題。」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同學大多減少活動,無形中減少了生活體驗,這對撰寫記敍描寫抒情文,可能有影響。林溢欣表示,創作不一定須全部經歷過,可透過互聯網的圖片或影片,掌握有關生活片段,但他亦大膽建議考生,考試前,可找一日放鬆心情,做好個人防疫措施,去不同地方,例如街市、巴士站、遊樂場等感受一下,當中看到的生活細節,或可用作寫作素材,「例如街邊的婆婆執紙皮、賣魚檔的人如何叫賣,而疫情下的風景,有時就是新的風景。」
聆聽綜合勿忘論證 多寫注意語境格式
卷三的「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今年所佔成績比重為百分之二十六,較去年增加百分之八。林溢欣認為,該卷甲部的聆聽部分相對簡單,不少人在十七、十八分的題目中,平均取得十四、十五分,答題準確率很高,只須留意「三式判斷」題的定義就可以。不過,他亦提醒同學,做聆聽部分的選擇題時,可因應問題,先劃走必錯的選項,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預留時間看閱讀材料
「題目所給的選項,有時不一定要待聲帶播完才知答案。例如題目問成語『管中窺天』的意思,而同學又知道該成語的意思,就已可在四個選項之中,篩走不合乎解釋和定義的答案。」林溢欣建議考生可在聲帶開始前的準備時間,在甲部的選擇題做些簡單篩選工作,方便之後答題。
甲部聲帶播放完,會有四分鐘整理時間。林溢欣指這四分鐘,必須用來看乙部的閱讀材料(Data File),待乙部錄音播放時,可更易掌握內容。「現時的綜合卷,很建基於考生如何利用Data File發揮,所以大家要根據Data File的內容,在對應的資料旁邊做筆記。」
時間控制方面,林溢欣指全部聲帶播放後,同學約有一個多小時回答綜合部分,他建議同學先做「整合拓展」,並預留最少三十分鐘寫「見解論證」。「同學最大問題是虎頭蛇尾,常有同學在『整合拓展』,寫三、四百字,但『見解論證』卻只寫一段。」
演講辭及書信較熱門
「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的評分準則包括:「語境意識」、「整合拓展」、「見解論證」和「表達組織」。林溢欣表示,「見解論證」是最容易反映考生能力高低的部分。他解釋,平日大家說話時,習慣忽略推論過程,例如「健身使人健碩」、「補習可令成績好」,中間沒有原因,所以不少人寫「見解論證」時也出現這情況,故建議同學平日多作訓練。
卷三跟卷二一樣,作答時均要寫很多文字。林溢欣表示,要在卷三取高分,字數必須多些。他指該校的狀元和5**學生,在綜合部分,平均寫二千多字。「『整合拓展』有十六分,『見解論證』為十四分。『整合拓展』的要求是拓展飽滿,『見解論證』的要求是論證嚴密,嚴密和飽滿,撇除廢話,即是字多。」他指除非考生寫文言文,否則,無可避免要寫多些。另外,同學須注意語境意識,書寫時,要用合乎身分角色的字眼,例如自己是在上者,就不要用「淺見」、「陋見」和「愚見」等詞語。
最後,林溢欣認為要溫熟文章、演講辭和書信的格式,例如日期的寫法、祝頌語等。他指今年以演講辭和書信比較熱門,同學不妨留意。
整理:本報記者 圖︰星島圖片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