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狀元尖子拍片Vlog #3】- 通識教育(英文)、中文

2021.04.16
25236 25236

中學文憑試本月底開考,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為了讓應屆考生掌握過來人的經驗,《星島教育》推出「狀元尖子VLOG 同你備戰DSE」系列,邀請各科考獲5**的狀元及尖子,拍片親述備戰竅門。通識教育科和中文科分別於四月二十六及二十九日開考,二○一九年畢業於聖保羅書院的周正賢,以及去年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的洪臻,今日會為考生提供應試要訣。(之三)

通識掌握概念詞 

二○一九年畢業於聖保羅書院的周正賢,是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政治及法學)及法學士課程二年級生,他當年是以英文應考通識教育科並考獲5**佳績,他提醒考生,考試前先評估自己對通識科六大單元是否有一定的了解,可參閱考評局的課程及評估指引,查看各單元的內容,當中最重要是各單元中一些關鍵字/概念詞(concept word)。

每課題備例子 熟習題型框架

通識教育科離不開時事,周正賢表示,今年由於疫情關係,大家可能估計會出現一些public health的問題,但public health之下還可細分不同概念,例如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中醫等,可想想怎樣把關鍵字放進答案,以及如何調整相關內容。例子方面,他指雖然通識兩卷都需要例子佐證,但同學不必在同一課題裏預備大量例子,兩三個已足夠,最重要是每個課題都準備一些例子,並能夠緊扣concept word。

周正賢亦分享了一些事前工夫的貼士。他指,溫習各種題型時,同學可先預備一些常用字詞,這對以英文作答通識卷尤其重要,例如問及角色(role)時,如果能夠預先記熟不同角色名稱的英文,那就可爭取更多答題時間,「不同的題型,例如cost effectiveness、flexibility等,有不同的答題框架,若可事先熟習這些框架,考試時便能寫得更快及更有條理。」

全卷做練手速 論點更勝文法

周正賢表示,如果想答題快,同學亦應在考試前做一至兩份全卷來練習手速,確保寫字時不會生疏,對其他科目如中文都有好處。若不想做整份卷,亦可找一些題目,寫下大概框架、三四個concepts,以及一兩個例子也可。

最後關於語言(language)問題,他指同學其實不用集中修飾字詞,也毋須擔心英文文法錯誤,因為比較起來,多寫幾個論點更重要。他指通識不是考英文的語文能力,所以考官通常都比較寬鬆。

中文解題「三部曲」 

去年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的洪臻,是文憑試七科5**狀元,現時就讀香港大學醫學院一年級,對於中文科被稱為「死亡之卷」,要有甚麼準備才考得好成績,洪臻表示,卷一閱讀部分,相信同學最感困難的是長題目或有關中心思想的題目,他認為要破解這類題目,就需要了解作者的思路,然後按照「文章內容→回應題目→解釋」三步作答。

「例如題目問為何文章出現ABC內容,第一步要找出文章何處出現了ABC;第二步就要回應ABC有甚麼元素與題目有關;最後是解釋ABC與主旨的關係。」

寫大綱免離題 累積生活素材

洪臻指與主旨有關的分段也是許多考生都感困難的題型,其實亦有「答題三部曲」,即「透過內容→表達道理→抒發感受」。他表示,大家只要把「透過」、「表達」、「抒發」這三個部分串連一起,就可以成為一個段旨。

至於卷二寫作部分,洪臻建議同學動筆之前,可先用五至十分鐘想一想內容大綱(即主旨+起承轉合),然後跟着這個藍圖,把你收集的佳句或者修辭、伏筆等加進這個框架,這樣寫作就會變得通順,亦有效避免離題及欠連貫的情況;而要累積寫作素材,就要平日持之以恆地記下日常生活發生的事,又或是他人的佳作,這樣才可更容易構思大綱。

資料切忌全抄 扣題勿太延伸

至於卷三的聆聽及綜合能力,洪臻表示,它既可說是較簡單的部分,但又可說是最有陷阱的部分,要留意的是「整合拓展」與「見解論證」時,雖然有資料可以引用,但切忌全抄,否則容易離題;應該配合題目發揮,不要過分延伸,例如題目要求舉辦「兩項提升同學閱讀興趣的活動」,從資料找到活動的好處後,延伸時要扣回「如何提升興趣」的主題。

撮要整理:劉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