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狀元尖子拍片Vlog #2】-化學、通識教育

2021.04.15
25228 25228

     中學文憑試本月底開考,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為了讓應屆考生掌握過來人的經驗,《星島教育》推出「狀元尖子VLOG 同你備戰DSE」系列,邀請各科考獲5**的狀元及尖子,拍片親述備戰竅門。化學科和通識教育科分別於四月二十四及二十六日開考,去年畢業於九龍華仁書院的劉俊賢及英華書院的麥爾行,今日會為考生提供應試要訣。(之二)

化學謹記評分標準

  去年畢業於九龍華仁書院的劉俊賢,現時就讀香港大學醫學院一年級,他在文憑試化學科考獲5**佳績。究竟化學科有甚麼備戰要訣?要做多少份past paper?劉俊賢笑稱文憑試題目其實只做過一次,反而會考試題就做了二十年,即使會考試題較文憑試簡單,但對溫習基本概念亦甚有幫助;至於高考試題,他則沒有花太多時間,因為一些課題內容已超出文憑試考核範疇。要留意的是選修單元部分(elective part),例如大部分同學會選修的Industrial Chemistry(工業化學)及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學),會考及高考都沒有很聚焦去考核這些課題,但由於這兩個單元的題型變化不是太大,所以背熟文憑試的marking已經足夠。

清晰轉單位 畫圖重細節

  至於考試貼士,劉俊賢指,在做一些計算型題目時要特別留神,尤其當一些長題目未必能取足分的時候,就更需要在計算型題目搶分。須留意的是單位轉換,例如清楚題目問的是mole還是mL,甚或其他不用加單位的relative quantities之類。其次,要記熟一些重要diagram如何畫,例如經常考的heating under reflux,condenser的位置要怎樣畫;又例如一些包含thermometer(溫度計)的diagram,溫度計的bulk應放在兩個管中間夾住的那個位置。要在這類題目「攞分」,就應多花時間練習畫圖,才可把細節記得清楚。

留意關鍵字 用字準搶分

  劉俊賢認為,長題目有一些situation會問到chemicals的application,然後再寫相關化學反應(reactions),可能未必是溫習或做題目時見過的,所以要在situation中尋找提示,推理出equation中會產生甚麼products或出現的變化等。

  最後一個貼士,是關於wordings部分。因為化學題目很講求用字的準確度,最基本可能要分清atom、molecule及ion等;又例如past paper其中一條題目,marking指明某反應是highly exothermic,當中的highly亦是關鍵字,漏寫就會扣分,所以做歷屆試題check marking時,值得留意及記熟哪些是關鍵字,考試時才可做到用字準確,對「攞分」就更有保障。

 

通識熟讀題型議題

  去年畢業於英華書院的麥爾行,現時就讀香港大學牙醫學士一年級,他在文憑試通識教育科考獲5**佳績。他表示,溫習通識科時,宜分開題型、議題兩方面準備。題型方面,應記下常見的十數種題型,熟習每種題型的答題框架,再多看5**範文,了解段落篇幅長短,然後自己練習一下。至於議題方面,麥爾行透露自己準備了三十至四十個議題,在議題範圍內構思不同內容,除了背誦例子,還可搜索更多作補充。

熟習概念詞 時間管理好

  對於較針對性的卷一部分,麥爾行表示,卷一經常考核能否將資料轉為一些概念,所以要熟習各單元的概念詞。要在卷一取分,最重要還是練習,尤其要多看、多操練一些較機械及公式化的題目,例如數據題或漫畫題。如果做歷屆試題,建議可做比較近期年份的,從而更清楚最新出題模式。

  另外,可以溫習課程及評估指引,當中清楚列明考核範圍,亦可從評改準則、考評報告等了解出題趨勢。至於奪星技巧,麥爾行表示,時間管理要嚴格執行,這是一份比較趕的卷,字速一定要快,同學可先計算每題需時多久。其次,看到「就你所知」時,切忌不用資料,憑空答題,最好把ABC資料悉數盡用,然後加入個人論述拓展,「近年多了要求論點數量的題型,如八分題寫兩個論點,同學可以再分拆成不同小角度,令內容更豐富及多角度。」

  至於卷二,很講求有沒有例子,麥爾行建議背熟六大單元及熱門議題例子。此外,亦可溫習甚至事先準備常用論點,例如持份者衝突或爭議題,考試前可就一些常見的持份者(如市民、企業,又或環保團體、政府等)預先構思常用的論點,並了解這些持份者背後的價值觀等。

先構思論點 例子多元化

  奪星技巧方面,他指同學可利用檢查漏印的時間審題,並在開始時先以五分鐘構思論點,盡量爭取答題時間。值得留意的是,由於A題通常問及較窄的特定議題,同學會不經意在作答較闊的B題時受A題局限,因此記得跳出框框,多思考一些額外例子。這些例子未必是實例或準備數據,生活化例子亦可,最重要是做到多元化,不宜只用特定範疇或地區的例子。

撮要整理:劉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