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狀元尖子拍片Vlog #1】-英文
2021.04.14中學文憑試本月底開考,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為了讓應屆考生掌握過來人的經驗,《星島教育》推出「狀元尖子VLOG 同你備戰DSE」系列,邀請各科考獲5**的狀元及尖子,拍片親述備戰竅門。英文科將於四月二十七日開考,今日和大家分享英文科摘星要訣的是,二○一四年畢業於聖士提反書院的七科五**文科狀元譚梓恆,他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修英文,現時於母校任教英文科。(之一)
到底英文科有甚麼地方要注意?作為過來人的譚梓恆向考生傳授備戰攻略,分析文憑試英文科三份卷的答題竅門,教大家如何避開容易犯錯的地方,輕鬆過關!
卷一 Reading
譚梓恆表示,在卷一Reading(閱讀理解)部分,做填充題(cloze passage)時,必須知道每條題目要求的答案是屬於甚麼詞類(part of speech)。是名詞?動詞?還是形容詞?
中point合文法
除此之外,同學亦要留意題目指引,例如填上的字是不是要在文章中找到呢?如果不是,就要看看填寫答案後,句子的文法(grammar)或結構(sentence structure)對不對。例如文章用了"10 years"(十年),但題目前有"a"(一個),根據文法,同學就要推理出答案應是"decade"(年代)。因此,作答時,要留意能否在文章中找到所有的字,若不能,就要看題目附近還有甚麼語法提示。
此外,另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就是同學在作答長題目時擔心拿不夠分而抄寫很多。然而,抄寫時須反問自己是否已完全符合題目要求、答案又是否中point,如果亂抄,即使抄得太多都可能會因為不中point而無法取分,所以「閱讀理解」必須看清楚題目。
卷二 Writing
到了第二部分的Writing(寫作卷),落筆前要清楚寫出文章大綱,知道每一段要寫甚麼、有甚麼重點,因為如果沒有「大綱」框架,很可能開始時寫得頭頭是道,但寫下去便不知不覺偏離主題或重點。
揀題要perfect match
至於因Part B長文部分,由於有多達八條題目可供選擇,故此,必須小心揀,不要被某些選修單元(elective modules)牽着鼻子走。譚梓恆提醒同學選擇題目時要考慮兩個因素:
一、對題目或題材是否熟悉。例如選修單元是sports communication,即使你很喜歡運動,但若問到例如「體育課應否加入理論部分」,而你又對理論方面不太熟悉,那麼這題目就不適合你寫。因此,須對題材好有信心才揀。
二、考慮文體(text type)。就如寫blog或essay所需的格式及語氣就已有不同,作答時,應留意例如能否以正式、客觀地寫essay來分析社會時事。
因此,關鍵是要知道自己的強弱項,例如對題材是否熟悉、會否詞窮、因應文體或格式要寫得活潑些還是要正規一點等,都是重要的。反而選修單元是甚麼,其實並不太重要。
卷三 Listening and Integrated Skills
來到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先談Part A聆聽部分,這部分很講求心態,其實每次聆聽考試總會有聽漏的時候,但聽漏時的心態應該是要怎樣呢?同學或會猜剛才聽漏了甚麼,以及有沒有辦法追溯答案。可是,這做法很多時是徒然的,浪費時間,不僅多數會估錯,而且在思考過程中,更可能已錯過之後的三四題,就像骨牌效應般,令整個部分失去不少分數,所以必須調整心態,聽「甩」就算!
調整心態熟讀文體
另外,Part A聆聽部分,比較難的無疑是Task 4,主要是一個question and answer的格式(format),這時應善用答題頁的邊界(margins)去摘錄筆記,尤其是一些部分似是閒話家常,與內容無關,但談話者常會說一些如「所以我之前說的話是對的」的句子,因此最好還是摘錄一下,難保有用的時候都有些「渣拿」。
至於Part B綜合能力部分,時間管理非常重要。以B2為例,在播完錄音帶後,考生有七十五分鐘時間做三個tasks,扣除看題目及data file,其實剩下的寫作時間會有點倉促。因此,考生要用最快時間看完data file,並要用一個自己看得明白的labelling system來標注相關內容,否則寫作時再重新理解每個標籤的意思就會浪費時間。譚梓恆說他不但會標記相關內容是屬於哪個task,還會記下是task中的哪一段,如"Task 8a",到寫作時就如「執藥」一樣,可以照執入去。還有,須留意綜合能力一半是內容分,另一半是格式、組織及語氣,因此要熟讀不同的文體、格式,如演講辭或者邀請信等,絕對要花時間和工夫。
撮要整理: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