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齡科技 大勢所趨 推動智慧安老
2021.04.14封面專題
今日香港
統計數字推算,未來數十年香港長者比例大增,社會勢受人口老化困擾。坊間積極研究應對方法,例如聘請年長職工營運社區廚房,服侍區內基層長者,釋放人口勞動力;社福界亦大力推動「智慧安老」,以科技提升長者生活質素,彌補人力短缺的問題。
然而,只是大灑金錢盲目推動「樂齡科技」,絕非解決安老問題的「神仙藥」,社會須正視缺乏科技人才、業界交流不足等限制,以人為本謀求改善,才能有效發展智慧安老。
新聞資訊摘錄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
過去二十年香港生育率維持低水平,但另一邊廂,隨醫療科技改進及經濟模式改變,港人人均壽命持續延長;根據推算,直至2066年,香港男性平均壽命將由2016的81.3上升至87.1歲,女性則由87.3延至93.1歲。由於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士踏入老年,五年後,香港65歲以上的長者將增至182萬,而到2036年更達237萬,屆時香港年齡中位數會由2016年的44.3歲上升至54.5歲,即每三人便有一位長者。
觀點與角度
連鎖私營安老院舍負責人謝偉鴻:私人院舍有資源一定首先增聘人手,如果有任何支援,可以幫助院舍提升應用科技的水平,對我們一定有幫助。
惜食堂高級經理周頌文:以往加入食物援助服務的多數是長者,現在服務對象通常是受影響家庭,申請者亦由基層,至現時中產家庭都有。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好多人以為靠樂齡科技就可以減省人手,外國經驗告訴我們是不可以的,因為安老始終不是工廠,是對人的服務,科技可以做的是減少工傷,亦可減少體力勞動。
長者安居協會首任總幹事馬錦華:不一定要「好high-tech、插曬掣」才是好的樂齡科技,應還原基本步,「啱用、識用、容易用」便足夠。
人口老化對社會的影響
影響
1.社福開支增加
長者退休後再無穩定收入,政府須肩負起社會保障重任,人口老化意味福利開支大增、稅收減少,而政府除直接以「生果金」援助長者,另一方面亦要增加社會服務支出、改善安老設施;據政府開支預測,直至2064年,香港社會保障福利、公營醫療服務和交通票價優惠計畫的開支會分別增加2、3及4倍。
2.勞動力下降
人口老化帶來的另一問題是勞動人口短缺,影響本地生產力;同時,由於出生率下降,撫養比率變相上升,屬少數的年輕一代須照顧日漸增加的長者。2010年本港每1,000名勞動人口要撫養172名非勞動人口,但時至今天,撫養人數增加至227名,勞動人口經濟壓力沉重。
3.醫療及安老需求迫切
隨年歲增長,老人家患上慢性病的機會上升,而且自理能力下降,社區對醫療及安老服務的需求更形迫切,例如去年下半年全港啟動興建19間安老院,創歷史新高。香港長年缺乏醫療及護理人手,年老病人增加會加重對醫療體系的負擔,不利社會整體發展。
智慧安老的好處與限制
推動「樂齡科技」為社福界發展大勢,通過跨界別開發及設計有關長者的產品或服務,改善長者生活質素。
好處
1.提升護理質素及效率
香港護理人手短缺,安老院舍引入資訊科技系統輔助服務,提升工作者效率和質素。例如有安老院整合院友健康數據詳細輸入電腦,醫護人員可隨時參考,密切監察長者身體變化;引用新式工具同時可保障護理者健康,過往不時有護理者扶起長者或替其翻身時受傷,影響工作能力,使用輕型外骨骼或扶抱機即可減輕其體力負擔,亦能保護其脊椎。
2.改善長者生活
樂齡科技以人為本,針對長者需要而設計產品,從衣、食、住、行各方面提升用戶生活質素,保持健康,減慢退化速度,從而增加長者家居自理能力。例子包括:
‧衣:防撞衣服能吸收撞擊力,減輕長者跌倒的傷勢。
‧食:部分長者機能衰退,進食困難,以往糊餐賣相欠佳難以吸引長者,有人設計精緻軟餐出售,讓長者吃得滋味。另外,吞嚥困難者潔淨口腔能力有限,市面有出售真空潔淨器輔助清潔。
‧住:陪伴機械人可紓解長者孤獨,同時協助長者管理日常生活、監測健康。
‧行:以樓梯機及機械外骨骼協助不良於行者。
限制
1.產品不符本地用途
據本地基金會公布的《樂齡科技概況報告》,推動樂齡科技面對的其中一個困難乃各國產品有文化差異,未必符合本地長者使用,例如輔助式浸浴設備於日本深受歡迎,但香港居住空間狹窄,相關設備難有市場;此外,有產品「在地」程度不足,例如不設廣東話語音或中文介面,廠商未必願意為香港市場投放資源作出調整。
2.社會對新科技認識不足
新科技問世後會出現「時間差」,長者或教育程度較低者需時掌握摸索,而部分家庭或安老院舍因對科技產品採保守態度,不傾向試驗創新;此外,香港社會和政策普遍不重視樂齡科技,部分針對長者需要而設計的產品,如自動清潔布料鮮為銀髮族採用,反多見於高級酒店中。
3.制度過時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但法例更新需時,即使政府投放資源予智慧安老,但過時的法規反倒拖着科技的後腿,窒礙發展,使用者無所適從,投資隨時化為烏有。例如2016年有安老院引入自動分藥機,減省人手時間,後來卻遭社署警告違反2007年制定的《安老院舍藥物管理指南》中不可預先拆開藥物包裝的規定。
Mindmap:智慧安老的發展與挑戰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香港統計月刊》數據(2018年11月)
資料B:節錄自2017年6月的一則新聞
本港人口老化,料至2040年,65歲以上者將佔人口約三成,發展「樂齡科技」可改善長者生活質素,也省照顧等人手,惟這類產品在港未普及。社創基金、社聯及團結香港基金發布樂齡科技概况報告,指出24項業界面對困難,包括社會對樂齡科技意識低;政府、研究機構及非政府組織合作不足;監管制度過時;以及初創企業資金不足,難將科研成果變成商品。
資料C:節錄自2020年11月的一則新聞
為配合居家安老趨勢,社聯業務總監陳文宜表示獲馬會出資1.6億元推展「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選定於沙田作試驗計畫,長者可向中心申請租借科技用品居家使用,約有2,500件產品可供租借,會以家庭收入釐定租借費用,冀未來結合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再向租借產品的家庭提供5%至40%資助。陳文宜又稱,鑑於長者身體經常出現變化,認為租借服務有需求,而整套計畫創造51個就業機會,包括培訓年輕人教導長者或照顧者使用科技產品,「他們亦發揮創意,拍片教人使用方法」,預計4年試驗計畫期間可收集2,500個家庭數據。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A,描述及解釋由2000年至2066年間香港老年撫養比率的變化趨勢?(4分)
2.參考資料B、C及就你所知,提出方法解決發展樂齡科技時可能遇上的問題。(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撫養比率,以理論上提供社會和經濟支援的工作的年齡人口(勞動人口),即15至64歲人口數目為基數,對比不同年齡組別的人口;老年撫養比率指65歲及以上人口數目對每千名勞動人口;少年兒童撫養比率指15歲以下人口,總撫養比率則為兩者總和。
‧老年撫養比率:從2000年起,比率由約170緩緩提升至2010年接近200的水平,但隨嬰兒潮人口老去,香港人口逐漸老化,人均預期壽命亦因醫療水平改善而延長,從2010年起,比率爬升至2034年的500,其後由於70年代起出生率降低,老年人口稍為減少,撫養比率升勢放緩,預計至2066年比率依然上升至674的水平。
2.同學可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學習工具
智慧安老 議題摘要
議題本質
香港受人口老化問題困擾,推動「智慧安老」紓緩人口高齡化對社會的負面影響為大勢所趨,不過發展「樂齡科技」面對不少挑戰,必須依賴各界合作,安老服務才能達致以人為本的目標。
議題相關單元
今日香港
持份者
‧政府
‧科研界
‧初創企業
‧社福界
‧護理員
‧長者
‧長者家屬
‧商界
相關概念
生果金 Old Age Allowance
「生果金」即為政府予70歲或以上香港居民的高齡津貼,申請人毋須通過入息審查,現時每月高齡津貼金額為港幣1,435元;此外,政府另設具資產審查的「普通長者 /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供65歲以上合資格的長者申請。
關鍵詞
‧樂齡科技 Gerontech
‧安老服務計畫方案 Elderly Services Programme Plan
‧社會福利署 Social Welfare Department
‧老年學 Gerontology
‧撫養比率 Dependency ratio
‧交通票價優惠計畫 Government Public Transport Fare Concession Scheme
‧慢性病 Chronic diseases
‧平安鐘 The Personal Emergency Link
參考資料
‧《安老服務計畫方案》,安老事務委員會,2017年7月
www.elderlycommission.gov.hk/cn/download/library/ESPP_Final_Report_Chi.pdf
載自2021年4月14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