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文畫意】〈北冥有魚〉莊子
2021.04.13原文經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詩文大意
一般說到〈北冥有魚〉篇,都會提及嘲笑大鵬的寒蟬與灰鳥,不過鯤變為大鵬徙於南冥的部分也值得深究。故事中的北海是一個不毛、荒蕪之地,而南海則象徵着更為美好處,所以鯤化為大鳥是一種突破自己、對自身進步有一定追求的表現。而鵬奮起騰飛之時,趁着「海運」(海水波動的時候)及「六月息」(六月有大風)南遷,亦可見大鵬更是象徵着深明時機之重的聰明人。
隨機應變之奇思妙想
想像不應分對或錯
鯤隨着思想進步、環境影響,終由魚變成鳥,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尋找更美好的生活。這就好像達爾文的進化論一樣,動物改變自己基因適應環境,改變自己去提升能力。
在我看來,這一年全世界的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影響,改變了不少原來的生活習慣,例如保持社交距離、很怕接觸公共物件(如在升降機用紙巾按樓層、在公眾地方用腳推門而不用手)、嬉笑以腳與好友打招呼等等。我們都不得不改變自己,方能從容地面對疫情下的環境。
假若疫情仍然持續,這些行為反應將會成為常態,我們會用腳做更多的事情。若干年後,我們的基因也許便會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所說的改變,腳部會再進化,變得更加靈活,方便人類做更加多的動作……這樣想來或有點誇張,甚至有點莫名其妙,但我認為想像力是創意的源頭,我們可以把想法畫出來,變成一件藝術品,也可以利用這些想像力,創作出令人類更進步的東西。疫情下雖然限制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我們的思想仍然可以是無邊無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