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修科攻略-經濟科】經濟科小心出題「陷阱」 融會概念善用資料搶分
2021.03.29經濟科是熱門的選修科,今年共有約一萬二千人報考文憑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年度的經濟科卷二,取消丙部選修單元的考核。華英中學經濟科主任李振昇認為,新安排可讓學生集中預備必修部分,以應付卷一和卷二的甲部及乙部。他又指,經濟科會將不同課題混合出題,所以考生要將經濟概念融會貫通,切勿割裂式地溫習每個課題。
本年度的文憑試經濟科,將於五月十五日開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開試取消卷二丙部選修單元部分,華英中學經濟科主任李振昇表示,考核內容減少,可讓考生專注溫習必修部分,「受疫情影響,學校面授課堂減少,以致學生的學習成效不太理想,而新安排可讓他們多花時間,重點溫習必修內容,提升公開試的表現。」
難度提升 評級收窄
李振昇估計,新安排有機會讓試題的難度加深,以分辨不同程度的考生,「卷二總分減少,而考核時間不變,因此試題的難度可能會提升。不過,如果試卷的難度和題型與過往相若,每個級別的分數分布可能會收窄,即兩個級別的分數差距減小。」
經濟科共有兩份試卷,不設校本評核,意味着「一試定生死」。李振昇指出,經濟科的分數要求高,「根據過往華英中學經濟科考生的表現,大概要得到超過八成或接近九成的分數,才能獲得5*,而要成功獲得5**,則需要得到九成,甚至超過九成的分數,所以考生的題目『命中率』要很高,才能獲得佳績。」
經濟科的考核內容,包括微觀經濟學及宏觀經濟學。李振昇解釋,前者常見的概念,包括機會成本、免費物品、規模經濟、收入不均、邊際回報遞減定律等等,而後者的常見概念,包括本地生產總值、失業率、通脹率、匯率、貿易保護主義等等,兩大範疇都有相關的公式,考生必須熟記。
牢記公式 緊扣日常
「除此之外,近年試卷的問題,都不會直接問相關的理論,反而要求考生將理論,應用於不同經濟情況當中,例如日常生活、社會問題、時事新聞等等,好像二○一九年的卷二乙部,考問中美貿易戰,當年正值中美貿易關係轉差的時期,所以考生除了加強對經濟概念的認知外,還要留意周邊的環境,從而靈活地運用概念於不同情境問題上。」
在卷一方面,一般有四十五條多項選擇題,而考生只有一小時作答。李振昇建議考生,平均用一分鐘十五秒作答每條題目,「問題通常不會由淺入深,而是深淺混合。考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應立刻圈起該題,稍後再作答,不要浪費時間。」他提醒考生,在遇到這個情況時,要小心標記,避免填錯其他問題的答案。
李振昇認為,考生應分開主題操練卷一,以針對性地了解各主題的經濟知識,並熟習題目的常見「陷阱」,理解出卷員的思路,「此外,做卷時,除了要知道哪一個選項是正確答案外,還要明白為甚麼其他選項不正確,從而加強對每個主題的認識。」
在卷二方面,李振昇指出,甲部的短題目不一定簡單,「例如二○一九年第一題,關於機會成本的問題,難度比較高,有不少考生在這題失分。」他又指,不同經濟課題會混合在同一條題目,所以溫習時,切勿割裂式溫習每個課題,而是要將理論融會貫通。
熟習模式 良好分析
李振昇表示,卷二乙部的資料回應題是分數的關鍵,「去年的資料回應題,共佔二十九分,是『決定性』的題目。」他建議考生,大約花四十至四十五分鐘完成資料回應題,並將剩餘的時間分配於其他題目,「考生若能盡快完成簡單的題目,就最理想,因為資料回應題所提供的資料多,所以考生要花多一點時間,去分析數據及文字資料,然後作答。」
距離經濟科開考,只有約兩個月,李振昇建議考生,預留幾份歷屆試卷,並計時完成,以熟習考試模式,並參考考評局上載的第五級考生表現示例,了解關鍵的答題字眼,以提升答案的準確度。他又提醒考生,應付經濟科需要有良好的分析能力,「所以考生記得要調校生理時鐘,這樣在早上應考時,才可保持精神。」
畫圖勿塗顏色標記 立場評價小心回應
考生除了溫習經濟概念、操練歷屆試題外,還要留意考生的常犯錯誤。李振昇認為,大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不是不懂得回答題目,而是作答時不小心,大意失分。
「考生可能太熟悉歷屆試題,或在考試時太趕急,未有小心留意題目所標示的單位,或圖表所標示的字眼,導致理解出現偏差,使答案錯誤。考生亦要留意,千萬不可漏寫單位,或誤寫單位,因為改卷員會逐分扣除單位分數。」
字母代色更清晰
李振昇提醒考生,要小心判斷所用的圖表類型,並標示各個位置的單位及字眼,例如「需求和供應」與「總需求和總供應」的圖表很相似,而且很多分析都會運用這些框架,所以考生必須釐清。
他又提醒考生,在圖中標示盈餘時,切勿用不同顏色標記,「因為改卷員會以電子化形式改卷,而電腦上只會顯示黑色與白色,不能分辨其他顏色。若以英文字母作標記,會比較清晰」。
另外,李振昇表示,考生在回答立場題和評價題時,答案會比較草率,他舉例,二○一九年甲部第二題的立場題,要求考生回應「是」或「否」,但有部分考生只顧着解釋原因,並沒有表明立場,「而回答評價題時,考生的立場與解釋的原因有時會出現矛盾,例如有考生支持推行問題所指的計畫,以達至理想的經濟效果,但在解釋時,反而述說該計畫的壞處,因此而被扣分。」
精準論述扣題眼
李振昇指,有問題會要求考生列明好處及壞處,但部分考生作答時,會將好處及壞處混合在一起,沒有清楚表示哪一項屬於好處或壞處,「我建議考生回答此類問題前,將好處及壞處簡單地分類,然後再作答,避免混淆。」
他又指,有些考生因沒有準確回答題目要求的經濟概念字眼,而被扣分,「經濟科有特定的概念字眼,例如『同質物品』,即使考生正確解釋概念,但沒有完整地回答指定的概念字眼,亦不會得到題目的所有分數。」
記者:方麗盈 圖:受訪者提供、星島圖片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