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憑試備戰玄機——前瞻高頻恒常議題:家庭友善政策
2021.03.24「識」者生存
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但在多個全球排名位列前茅,如全球工時最長地區排名之首、連續10年全球樓宇最難負擔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全球最小等……此外,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全球民眾平均預期壽命報告顯示,本港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長壽的城市。不少港人表示,長工時、高樓價、居住面積狹窄、工作壓力大都令他們感到不開心,甚至有移民的考慮。
特區政府近年為了推動工作與生活平衡,推動五天工作周、彈性工作時間;但商界代表擔心落實家庭友善政策會令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所以政府在落實相關政策時務必要考慮周詳。
家庭友善政策×非物質層面
通過制訂家庭友善政策,例如:落實標準工時、彈性工作時間、五天工作周等,能令僱員可以有更多休息時間,藉以減少因為長工時工作疲勞而引致的工傷。尤其是現時僱員在工時長的環境下工作,往往犧牲了休息時間,因睡眠時數不足而影響健康。
平衡工作與生活
因此,一旦全面落實家庭友善政策,有助減少加班機會,並藉此促進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長遠而言,當整體僱員得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有助港人紓壓,對心理健康有正面裨益。
所以,家庭友善政策可改善港人健康,繼而有助減少政府在醫療方面的開支。值得留意的是,健康是無價,亦都難以通過其他方法促進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家庭友善政策×物質層面
通過制訂家庭友善政策,例如:落實最低工資、延長有薪侍產假等,某程度能夠令僱員得到薪金上的保障,以至對無償加班的擔憂都會減少。
企業營運成本轉嫁消費者
值得留意的是,綜觀家庭友善政策會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有違企業的營商目標,所以,預計一旦全面落實政策,將會帶來漣漪效應,企業或會因為營運成本增加而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例如:自最低工資落實後,雖然增加了基層勞工的收入,但卻同時加劇通脹,物價上升令整體市民的購買力有所減少,尤其是基層的收入未追上通脹。
長遠而言,家庭友善政策或未能有效改善港人經濟生活素質,而通脹對整體港人的生活素質都帶來負面影響。
營商環境或窒礙政策推行
與此同時,不少商界代表都認為,特區政府在經濟上理應繼續奉行積極不干預、「大市場、小政府」原則,而落實家庭友善政策,令企業在本港營商時有更多勞工權益的法例須要兼顧。長遠而言,在僱主眼中,過往本港自由的營商環境有賴於較少規範,當落實更多的勞福法例,或會窒礙企業今後在港的投資意欲,有損僱主營商上的滿意度;加上,美國傳統基金會公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首次把香港剔出評級,對營商環境或會帶來更大影響。所以,本港要全方位落實家庭友善政策,看來各方仍要多加探討。
載自2021年3月24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