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有盡有】名師教你寫港式街頭小食
2021.03.08【名師助你SURE WIN DSE英文科必勝攻略‧英有盡有精選舊文重溫】
考評局其中一個不時考問的對象是香港的文化,2017年的英文 Paper 2 就是要求考生解釋為甚麼 egg tart (蛋撻) 和 mahjong (麻將) 值得保育。
我們作為香港的一分子,即使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本身也有責任認識各種的本地文化,而街頭小食是一個很好的對象,因為它不論大人、小孩以及外國人都會喜歡。香港作為美食天堂,街頭小食從來不缺,問題卻是,外國人問我們推薦哪些給他們,我們卻連它們的英文名稱都不懂。
首先,談到香港是美食天堂,可以叫做 Food Paradise,也可以叫做 Gourmet Paradise。
e.g. Hong Kong has been acclaimed as the Food Paradise.
(be acclaimed as 指被譽為,同義詞有 be hailed as。)
接着考考大家,以下的港式小食,英文名稱是甚麼?
答案:
1. egg waffles(大家平時說的「窩夫」就是來自 waffle「鬆餅」)
2. put chai ko(音譯,如果想意譯則可說 red bean pudding,用紅豆造的布丁)
3. curry fish balls(這個相信很簡單,也有人把 fish ball 合起來當作一個字)
4. pineapple buns(bun 是漢堡包的那種「小圓麵包」)
5. (deep-)fried pig intestine(intestine 是「腸道」)
6. stinky tofu(stinky 與 smelly 同樣解作「臭的」,語氣是非正式)
7. fried chestnuts(chestnut 是「栗子」)
8. Three Stuffed Treasures(stuffed 在食物場合是解作「有餡的」,也就是「鑲」)
9. beef offal(offal 是「雜碎」,即是動物的內臟)
10. imitation shark fin soup(imitation 是「模仿 / 仿真」)
我們其中一年的大型模擬試,Part A 部分正是希望同學推薦兩個香港特色之處,有同學想寫港式街頭小食,卻只懂得寫咖哩魚蛋,現在大家可以有更多小食可以介紹了。
再介紹幾個與食物相關的 idioms :
- a curate’s egg是指有利也有弊,可以譯作「好壞參半」,指有好也有壞。其實這個 idiom 的起源與「半杯水的道理」相似。curate是助理牧師,19世紀一幅漫畫記載了這個 idiom 的由來,當時一位 curate 收到一隻壞 (爛) 的蛋,但為了避免令人尷尬,他指出那隻蛋也有好的一面,而不指出那隻蛋是爛的。與半杯水的道理大同小異,一杯水有多少,視乎你認為還有半杯水,或只有半杯水。
e.g. His album is a curate’s egg – some songs are really great, but there are boring ones too.
- rotten apple 字面上是解腐爛的蘋果,但其實是借喻「害群之馬」,是 set phrase。
e.g. The evil deeds of a rotten apple can blacken the reputation of an industry.
- bread and butter 生計 = 飯碗
e.g. Teaching is Kenneth’s bread and butter.
- sth. is a piece of cake
sth. is a hard nut to crack 杏仁殼等要打破好難
sth. is a hot potato 很難處理的問題、左右兩難
- carrot-and-stick 軟硬兼施
e.g. Parents have to resort to a carrot-and-stick approach with their children.
- cry over spilt milk 翻瀉了的牛奶,無法補救,即覆水難收(為無法挽回的事而難過)
e.g. Don’t cry over spilt milk. There’s no use crying.
轉載自2020年10月23日星島學生報《S-file 悅讀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