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資優教育】黃金耀接掌資優教育學苑 推動情意教育打造「完人」

2021.02.22
24893 24893

      前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吳大琪教授,剛於去年底退休。接替他的,是被稱為「香港STEM教育之父」的黃金耀博士。現年五十四歲的黃金耀,在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擔任總監長達十四年,曾培育逾十名「星之子/女」和多名年輕科學家。在資優學苑的新崗位,黃金耀除了尋找和栽培資優生,還期望開拓STEM以外的領域,例如表演藝術、中學生創業等,又會加強情意教育,教資優生如何面對失敗。

  「香港任何地方都有好的材料,有些人當這些是寶,但有的則當石頭,所以要看校長和老師,是否懂得尋找好的石頭或寶石,給我們雕琢,製成美麗的鑽石或寶石。」新任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表示,社會上有不少誤解,認為資優生等於成績好的學生,所以有些學校提名學生做資優學苑學員時,是以學業成績作篩選,但其實未必合適,所以他上任後,也會提醒學校,不要只着重成績,應多留意學生其他才能,別埋沒他們的潛質。

   曾在英國做IQ測試,分數達一百四十七分的黃金耀,當「寶石工匠」前,曾是「造星之父」,而兩者的理念也相似,當發掘到有潛能的學生後,就要想方法,讓他們發光發亮。黃金耀表示,他在二○○○年,以中學老師身分,被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邀請加入董事會,以義務性質給予籌辦活動和比賽的意見。

一手發掘11名「星子女」

   六年後,協會開辦科學創意中心,黃金耀索性辭去當時在拔萃女書院的教席,當上科創中心總監,期間培育了十一名「星之子/女」,包括大家熟悉的陳易希,還有憑設計「自潔門柄」而揚威海外的黃深銘及李鍵邦等。黃金耀坦言,三子最初都是「輸在起跑綫」,但最後「贏出一條街」,所以他日後也想多跟學生分享這些故事,希望成績差的學生,不要標籤自己,錯失增值的機會。

   談到為何今年轉換跑道,到另一個崗位培育學生?黃金耀說主要因多年的工作,讓他感到非常疲累。「在香港有關STEM的事,我有能力做和想做的,都已經做了,包括多次帶領學生參加國際比賽,學生和同事亦已上軌道,所以想休息一下。」

    然而,由於工作上的交接和疫情,黃金耀延至去年六、七月才正式請辭。本計畫功成身退後,他會和太太環遊世界,誰知當時卻有教育界的友好,鼓勵他申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一職,接替去年底退休的吳大琪教授,結果亦成功獲聘,並在上月初正式上任。

發展表演藝術初創企業

   背負多年在STEM的經驗,黃金耀指他會協助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繼續開拓有關STEM的領域,亦會因應時代需要,為學苑加入新元素,如資訊科技,讓教學、行政、收生等都可與時並進。不過,黃金耀強調,不會把學苑變成「STEM中心」,反而想在STEM以外有更多發展,在個人構思中,表演藝術和初創企業都是可發展的範疇。

    黃金耀舉例,就西九文化區落成,學苑可辦戲曲課程,或提供表演機會,培育傳統中國戲曲的人才。此外,近年流行創業,學苑又可及早教中學生相關知識。「有些高中生,在能力和技能上,已可做老闆。如果在他們十三、十四歲時,已教他們創業概念,當他們十八歲時,就已可註冊做公司老闆了。」

    除了知識層面,情意教育亦是黃金耀關注的地方。他指香港學生可能受傳統中國人的教育模式影響,一般比較內斂,所以他過往帶領學生出外比賽時,亦做很多關於提升自信心的培訓,及演講的態度,但另一方面,又有不少資優生害怕失敗,「他們覺得自己很叻,可能只因為奪了銀獎,而不是金獎,就覺得自己很失敗。」

教資優生如何面對失敗

   黃金耀認為,在科技已能取締不少人類工作的今天,學生是否懂得做「人」,例如懂得面對失敗、有自信、關懷他人、尊重他人看法等,就變得很重要。「AI(人工智能)和科技已很發達,如果你只識計數,不是一個『人』,你還有甚麼競爭力?不要說和別人競爭,就連跟電腦也競爭不來。」他指學苑一直有教情意教育,但未來會再加強,包括在每個課程滲入情意教育元素,給學生作全人教育。

與應用科技研究院合作

   除了學苑本身的課程,黃金耀透露,學苑也跟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洽談不同合作計畫,包括「師徒計畫」(Mentorship Programme),並研究以AI軟件,評估學員的學習情況。另外,學苑早前分別在沙田、將軍澳及元朗,開辦三個資優教育衞星中心,期望透過有關中心,可增加課程的數目和類型,讓學員和家長受惠之餘,亦減少他們舟車勞頓的時間。

不一樣教室 鐵窗中教STEM最難忘

 「我甚麼學生都教過,包括博士生到少年犯!」在英國完成半導體材料科學博士學位的黃金耀,回港後曾在香港城市大學工作,協助指導碩士和博士生,其後也曾在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拔萃女書院教物理。在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任總監期間,更教過小學生甚至幼稚園生,所以他教STEM的經驗非常豐富,但他最難忘的,卻是在一九年十月起,給少年犯的二十堂課。

首日上課 逼爆班房

   黃金耀憶述,他在一九年初收到懲教署邀請,在西貢的科創中心為懲教署的老師,提供STEM教育的培訓,好讓他們可以在監獄內轉教少年犯。然而,因為老師們無信心教STEM,遂決定邀請黃金耀親身到懲教所教學。由於辦手續需時,課堂在一九年十月才開始,合共十個星期,逢周二到勵敬懲教所教女少年犯,周四則到壁屋懲教所教男少年犯,而陳同佳也差點成為他的學生,「他上午出來,我教的班在當日下午。」

 「我第一日入去,其實幾唔開心。」黃金耀指他準備教材時,曾問校長每組的學生上課人數,當時的回覆是每組「十個、八個」,但後來遇上反修例風波,每日都有新人加入,導致首日上課的學生倍增,估計有十多二十個。「連我張凳都要讓給他們坐,除了班房不夠凳,我帶的材料也不夠分,要兩個人分着用。」

  懲教所的STEM課,跟一般學校差不多,內容包括教授如何製造小相機、簡單電路和防盜警報器等。黃金耀說他教的學生,分為已定罪和還柙中兩種,而當日教的學生,是仍未判罪的年輕人。上課期間,他雖無打聽各人的背景,但有些面孔和名字,還是無意中記住了。下課後他看報紙,發現其中一個學生,數日前因製造炸彈被捕。「這個細路,好叻。我所教的,對他來說只是很簡單的東西。」他說時報以一個苦笑。

純講科學 不涉情緒

  雖然懲教所的情景讓黃金耀很感觸和不開心,但他聽校長講,學生們都很期待他的課,上課時也很開心,所以他在課堂上,也盡量不牽涉他們的情緒,純講科學和STEM,有時亦希望可加入點人生道理。當然,懲教所內的教學環境,如四個角落有人看守、班房內有兩度閘等,也讓他印象深刻。

 黃金耀記得,在勵敬懲教所的最後一堂課,大家都玩得好開心。「記得有個女孩子跟我說︰『阿Sir,你何時再來玩?』我當時回應︰『要看校長請不請我,但我希望遲些妳出來,我再教妳啦!』」

曾歷塞翁失馬 籲青年勿短視

  可能受父親從事建築裝修工作的影響,黃金耀笑言自小動手做的能力已很強,不過小時候讀書成績平平,家人待他在聖方濟各英文小學完成小四課程後,就送他到英國讀中學。其後,他升讀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物理及天體物理學學士課程;而其半導體物理學碩士和半導體材料科學博士學位,則在倫敦大學帝國學院完成。黃金耀的升學路看似一帆風順,但當中也經歷低潮。

勉年輕人別怕蝕底

  黃金耀坦言,他升讀大學時,最想入讀倫敦大學帝國學院,但其A-Level成績,只能讓他入讀國王學院。直至大學三年級,黃金耀想在國王學院直接升讀博士課程,但成績卻未達標。在大學教授介紹下,他竟有機會到夢寐以求的帝國學院讀碩士,甚至後來再升讀博士課程,過程峰迴路轉之餘,亦體驗到何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藉自己的經歷,黃金耀也希望提醒年輕人,別因一時失敗就意志消沉。「很多年輕人當看到自己的DSE成績唔得,就以為是世界末日,無希望,但另一條路可能更適合你。」此外,他認為年輕人不要怕蝕底,有機會應盡量把握,不要太短視。

記者:陳艷玲 攝影:陳浩元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