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發鈔銀行換新鈔 疫下延至三星期
2021.02.05很快就到農曆新年,不少市民都按傳統,會換新鈔票封利是。今年因應疫情爆發,銀行換新鈔時間由兩星期延長至三星期,市民可即日至本月十一日期間換新鈔。
各家銀行近日開始兌換新鈔,不少市民都無懼疫情風險,紛紛(1)到銀行排隊。在旺角滙豐銀行九龍總行,未開門營業前已有大批市民排隊,大部分是長者,銀行安排派籌(2),讓排隊市民分時段到場兌換。
字詞解釋
(1)紛紛:數量多而雜亂;亦指人事接連不斷。
(2)派籌:派發排隊的號碼,人們須依照自己的號碼次序來處理事情。
文化知識
古代貨幣
臨近新年,市民開始準備利是封及新鈔派發利是。現在我們通用紙幣和銀幣,古代卻有多種不同物質造成的貨幣。
《史記.平準書》:「太史公曰: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龜、貝、金、錢、刀、布,是漢代時六種貨幣。貝幣是中國最早的天然貨幣;布幣在夏商周時期已存在;圜錢、蟻鼻錢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所通用。
秦漢開始,銅錢以「外圓內方」作為主要款式,迎合古人「天圓地方」的世界觀。古代人不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亦不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認為圓狀的天空覆蓋正方形平面的地,亦稱「蓋天說」。這種錢幣在市面上流行起來,甚至流傳至其他國家,如日本、朝鮮。直至現在,我們仍然會使用圓形的銀幣。
到了唐代,經濟發展蓬勃,銅錢需求量大而導致供不應求,加上不便大量攜帶,故出現了紙幣的雛形「飛錢」。不過,飛錢主要是匯票形式,不算是真正的紙幣。真正的紙幣「交子」出現在北宋,是最早發行的紙幣。紙幣在各地廣泛使用,甚至北方的金國先出現紙幣,後出現銅錢。
時至今日,紙幣和銀幣都是我們日常使用的貨幣,數值較大者多為紙幣,數值較小者則為銀幣,方便人們攜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