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升小選校】升小統一派位月底申請 教育局首郵寄選校表

2021.01.18
24748 24748

     官津小學的升小「統一派位」階段,將於本月底接受申請。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教育局今年首度先把選校表郵寄給家長,並請家長在指定日期和時段,到「統一派位」中心辦理選校手續。雖然下學年升小適齡學童較今年增加三千五百人,但參加「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童卻減少二千七百多人,有校長認為這跟疫情和移民潮有關,亦令「統一派位」的形勢充滿變數,建議家長因應區內形勢選校。此外,今年來自觀塘、深水埗、沙田和元朗的五個校網須加派,料有關校網的學額競爭會較激烈。

     每年一月底,都是官津小學升小「統一派位」階段的申請時間,今年的選校日期雖同樣設在一月三十和三十一日(周六和周日),不過在疫情下,為減少人群聚集,教育局首度把選校表預先寄給家長,屆時家長須在指定的日期和時段,到指定的「統一派位」中心遞交申請表,期望可分隔人流,並加快辦理手續的程序。

  小一入學委員會主席兼香港潮商學校校長詹漢銘表示,以往家長可以在「統一派位」接受申請的兩日內,於辦公時間到派位中心索取選校表,並即時辦理選校手續,但今年家長將提早收到選校表,目的是讓家長可以在家中填表,到派位中心後可立即辦手續,毋須逗留太長時間。

在家填表 按時遞交

  「家長記得要填好選校表才去派位中心,因屆時不會有時間和空間,讓家長坐下慢慢填表。」詹漢銘憶述該校被借用作派位中心時,曾見過一對父母,連續兩日出現,因為他們遲遲未能決定在第一志願揀選甚麼學校,結果要在截止交表前十五分鐘才有定案,而這些情況,今年將不可能再出現。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兼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校長胡艷芬表示,假如家長未能在指定時段辦理選校手續,教育局亦安排了一個公開時段讓家長交表,但她建議家長應盡量按個人時段辦手續,避免太多人在同一地方聚集,增加感染病毒的風險。

疫情移民 影響申請

  據教育局推算,二一學年全港適齡升小學童人數,約有五萬九千二百人,較本學年的五萬五千七百人,增加約三千五百人,然而,在去年的「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今年只有四萬九千七百四十九名學童申請,即有近九千五百人,即一成六學童未有參加,比例較去年的百分之五點八增加逾倍。

  就適齡學童人數上升,但參加「自行分配學位」人數卻減少的情況,胡艷芬指是否因疫情,導致學童和家長未能回港報名,抑或跟移民潮有關,學界仍未能確定,所以本月底「統一派位」的形勢也不明朗。「在香港收緊出入境政策下,之前未能回港的學童,是否已回香港?另外,有意移民的家庭,雖然在一月時未必即刻走,但下學期是否會離開,屆時再放棄學位?」

了解區情 制訂策略

  基於形勢難以評估,加上各區情況不同,胡艷芬建議家長填選校表前,須了解所屬地區和校網的學額,然後才按心儀程度和學額等因素,為學校排次序。「今年大約有十所學校轉做小班教學,學額也減少了;另一方面,有些校網的適齡學童上升,不夠學位,所以要『加派』,例如由原來的每班廿五人,增加至每班派廿八人。」

  胡艷芬透露,有五個校網要「加派」,分別是深水埗區的四十校網、觀塘區的四十六校網、元朗區的七十三和七十四校網,以及沙田區的九十一校網,預料這些校網的競爭會較激烈,所以有關校網的家長選校時,可把學額較多的學校,放在較前位置,以提升子女在較前志願被取錄的機會。

  詹漢銘表示,申請下學年「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童人數,除了比今年整體適齡學童人數少,甚至比本學年合共參加「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的人數少,但百分比相差不遠。他強調,雖然學生整體人數下跌,但區情有別,建議家長可向老師或校長,了解所屬地區的情況,才制訂選校策略。

「世襲生」減 有利搶位

  在早前公布的「自行分配學位」結果中,「非世襲生」獲派學位的人數,達一萬零一百四十二人,佔獲派學位學童總數近四成四,較去年微升,反映新學年「世襲生」蠶食「統一派位」的學額相對較少,對「非世襲生」來說,相信是好消息。

  不過,詹漢銘分析,受歡迎小學的學額競爭仍大,呼籲家長不可掉以輕心,「能否派往受歡迎小學,都是看彩數,『統一派位』始終很靠運氣。」

嚴選首三志願 「1-1-1」非必需

  俗稱「大抽獎」的升小「統一派位」,電腦主要是根據申請人的校網、學額、隨機編號和選校志願等因素派位,當中不涉申請人的幼稚園成績。除非家長會搬屋,否則校網、學額和隨機編號,家長都不能改變,唯一可掌握的,就是選校志願排位,因此家長必須小心填寫,尤其乙部的首三個志願。

首選最心儀 次選多學額

  升小選校表分為甲、乙兩部,家長在甲部可不分校網,揀選三所小學,各校在這部分提供的學額,佔「統一派位」學額的一成,開放讓全港學童申請;至於乙部,則有三十個選擇,家長只可揀選所屬校網的小學。

  胡艷芬認為家長選校前,可看看校網以外是否有心儀小學,如有的話,可以把心儀小學放在甲部首志願,第二志願就是校網內最心儀小學,第三志願則視乎個人意願而填寫或「漏空」;如果心儀小學在網內,則在甲部首志願選網內最心儀的小學,第二和第三志願則可填寫或「漏空」。「甲部的學額非常少,且開放給全港學生選擇,所以機會非常細,但家長都要『博』,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網內的排位。」

  胡艷芬說,乙部首三志願的選校原則,是首志願為最喜歡,第二和第三志願可選學額較多、就近居所的小學,「現時津貼小學的資源、活動和發展,都是按教育局的大趨勢去做,差異不大,尤其是小一。即使日後子女高年級時想轉校,也不會很難。」

首三志願勿全選熱門校

  詹漢銘則提醒家長,應盡量填滿乙部三十個志願,及不要在首三志願,都選非常受歡迎的小學,「首志願可選最受歡迎和喜愛,第二和第三志願應選受歡迎程度稍次的小學,因為小朋友如未能獲派首志願的最受歡迎小學,第二志願又揀受歡迎程度一樣的學校,獲派機會不大。」他指家長若只揀受歡迎的小學,假如未能獲派,隨時被派第十志願以後,甚或其他校網的小學。

  近年坊間流行「1-1-1」選校法,即在「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甲部和乙部的首志願,揀選同一學校,讓子女一旦未能獲派心儀小學,都可靠誠意分「叩門」。詹漢銘表示,並非所有學校在「叩門」階段,都需要申請人曾揀選該學校,所以他建議家長計畫採用「1-1-1」選校法前,不妨先向心儀小學查詢「叩門」的收生準則。

  「以我們學校為例,則是不太介意是否有『1-1-1』,反而我們會在『叩門』階段,問為何申請我們學校,以往有家長會答以前不認識,或不在本區居住等。」詹漢銘說,曾有家長表明是藥石亂投,那獲取錄的機會當然相對較小了。


記者:陳艷玲 圖:受訪者提供、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