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憑試備戰玄機——前瞻高頻恒常議題:疫情下的全球不公
2021.01.13「識」者生存
在新型冠狀病毒的陰霾下,全球經濟大受打擊,各行各業都受到衝擊,個別行業例如:航空業、旅遊業全面停擺。尤其是全球多國都封鎖關口,禁止非本國民眾入境,所以旅遊觀光服務、運輸,甚至飲食業都受到沉重打擊,不少基層市民失業。聯合國秘書長早前更加警告,疫情加劇全球各地的不公。所以,今次疫情進一步讓大眾思考因此所帶來的不公問題。
數碼鴻溝→貧窮問題
自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全球各地不但經濟活動停擺,以至學校都要相繼停課。值得留意的是,在停課期間,已發展國家的學童以及社經地位較高的學童,往往有較多機會通過電子學習達致「停課不停學」。
基層學童學習受阻
反觀,本港一些成長在基層環境的學童,他們上網的比率往往較低,部分基層家庭的學童,甚至未必有電腦或網絡接駁,因而大大窒礙其學習效能。
聯合國秘書長早前更加警告,部分發展中國家學童在欠缺電腦及網絡的情況下,一直未能學習,所以可以預計,今次疫情帶來的電子學習,凸顯全球各地數碼鴻溝嚴重。當數碼鴻溝持續,部分學生或面對失學,久而久之,這種不平等的現象明顯會加劇跨代貧窮及貧富懸殊。
健康不平等→抗疫困難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全球,其中尤以不少發展中國家例如:印度、巴西為甚。有指這些發展中國家的民眾大多貧困,因而日常生活空間較為狹窄,所以難以保持社交距離,故令到疫情在當地持續大規模爆發。
防疫物資緊絀
有非洲官員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嚴重打擊非洲多國的糧食供應,加劇當地民眾的飢餓及營養不良問題。凡此種種都帶出了新型冠狀病毒凸顯全球健康不平等的現象,即是民眾的健康往往會因為社經地位的高低而受到直接影響。發展中國家民眾的社經地位較低,他們在防疫物資保障上較已發展國家的民眾少,這種健康不平等的現象尤其在疫情爆發初期,防疫物資緊絀情況下清楚見到。
反觀,已發展國家的民眾以至社經地位較高的民眾,可以在日常生活上多加警惕,時刻保持社交距離及配備充足防疫物資,因而較易防疫。
漣漪效應→基層勞工轉職難
在新型冠狀病毒的陰霾下,全球經濟大受打擊,各行各業都受到衝擊。當中尤其是航空業、旅遊業。值得留意的是,一旦旅遊業停擺,其帶來的漣漪效應絕對不能忽視,當中旅遊觀光服務、運輸,甚至飲食業都受到沉重打擊。這些行業不少都是聘用一些基層勞工,因而在疫情衝擊之下,這些弱勢社群面對結構性失業;皆因基層工人的學歷程度及技術水平往往較低,他們較難在疫情下受惠電子平台的帶動而投身新經濟產業的工種。
反觀,一些相對較高學歷的人士卻可以在疫情下轉型至新經濟產業發展。久而久之,這將進一步加劇全球不公。
因此,這次疫情不但是一場公共衞生的挑戰,同時更進一步加劇全球不公問題,這都值得你我反思。
載自2021年1月13日《S-file通識大全》

